问题切入 打破集体备课套路

作者:蓝玉文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8-12-11 阅读量:0

理想状态的集体备课可以集众人智慧,帮助教师去粗取精、扬长避短,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也可以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推手。然而,时下部分学校的集体备课有陷入程式化的趋势:备课目标、方法不明确,大家聚集在一起,只是浮泛议论两句,就各自散去。很多情况下,这种表面上看起来红火的集体备课变成了集体走过场,难以收到真正的实效。

那么,如何通过集体备课解决教学中最棘手、最需要注意的问题呢?在我看来,从直接、真实的课堂问题切入,是提高集体备课效果的有效方式。下面我以自己亲身参与的数学学科集体备课为例,作为辅助说明。

寻找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进行集体备课之前,应先决定备课的主题。可让主导的备课教师先独立备课,进行教材分析,确定教学目标、方法、教学重难点。该教师可根据自己备课时的设想,预设在集体备课时拟提出讨论或探讨的中心问题,并就此话题进行积极思考,寻找课堂上急需解决的问题。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一课时,如何用旧知识来引出新知识?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时,积的末尾为什么要与十位对齐?如何落实算理和算法之间的沟通?……如果主备人做足了功课,就为后期的集体备课抛出问题做好了铺垫。

备课的相关主题确定后,主备教师要根据自己前期独立备课的情况,可采用微信告知与会教师要备什么内容,同时最好有较为详细的附加说明:有关备课需要深入探讨哪些问题,活动要达到什么预期效果。同时在微信群里,由主备教师先行提出问题,其他教师进行补充,这样等到集体备课时,与会教师一开始就能参与进来,这将对问题的理解和提炼都有极大的帮助。如: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中“近似数”这部分,如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有部分教师采用“四舍五入”法,也有部分教师采用四位数就看成整千、三位数就看成整百的方法……没有结合情境,没有借助数轴进行理解,学生弄不清哪个是准确数,哪个是近似数,何时是估高了,何时是估低了……尤其是部分拓展题,像“李叔叔买一台洗衣机售价为3198元,一台彩色电视机售价为2788元,一共大约需要多少元?李叔叔带6000元,够吗?”这类问题,如何让学生列式计算?针对这些问题,各备课教师可将问题归类,查找资料,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来。

在交流碰撞中研讨问题

一个好的集体备课活动,首先应当让大家把自己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困惑开诚布公亮出来。然后,可采用如下几个环节进行,一步步引领备课教师在经历多次的思想碰撞之后,最终获得备课的认同。

模拟演练。首先由主备人进行模拟试讲,其他教师配合主备教师回答各种问题。主备人对课时所占教材的地位、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的设计等进行简要概述,关键是对困惑、问题等的抛出,讲清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与教学设想,如教什么内容,练什么知识,如何教,为什么这样教,怎样练。让备课组成员领悟主备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思路,对照自己的教学设想,进行纵横对比,提高集体备课的成效。

例如:在备《小数的性质》这一课时,主备人先简要介绍了此课在本章节的编排结构、重难点,然后从课堂引入的话题“超市的价格标签7元3角—7.30元—7.3元……”进行猜测,而后通过直尺量纸条,运用不同的长度单位,进行单位改写,从中发现小数的性质,最后进行新知检测,归纳总结,抛出三个问题:1.本课如何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入新课,进行铺垫?2.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小数的性质?3.本课易错之处在哪里,如何让学生不易错?

辨析研讨。这一环节主要围绕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程序,以及学生易混淆之处,进行有序的分析、评判。与会教师对备课中所产生的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当备课过程遇到不同意见和做法时,可以使用茶馆式、讨论式、辩论式等研讨方式,让教师七嘴八舌地发表见解与想法,充分交锋,进而迸发出思想火花。

例如:“王叔叔买了2箱饮料,每箱都有24瓶,一共花了96元,每瓶饮料多少钱?请用两种方法解答。”此题解法一:96÷(2×24)=;解法二:96÷2÷24=;解法三:96÷24÷2=。对于解法一、二,备课组成员都无异议,可对于解法三,就出现了不同的见解:有的教师认为96÷24无实际的意义,应判错;也有的教师认为列式肯定对的。张老师主张,因为根据除法性质,96÷24÷2可看成96÷(24×2)的变式,表示什么意思虽不是很好叙述,但可以用假设法进行叙述,假设96元只买了一箱饮料,那每瓶就只要(96÷24)元钱,即4元,列式就是96÷24,实际是买了两箱,所以要在前面的式子基础上再除以2,即每瓶只要先前4元的一半的价钱,即96÷24÷2=2(元)。而李老师却说,其个人认为这种假设解法有点牵强,像这种连除问题,应从问题入手,根据已知条件找出一个中间问题,确定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而“96÷24÷2=”这样列式部分学生无法说清楚,因为他们根本没理解题意……只有经过辨析教师才能深入理解学情。

梳理提升。经过主备人的梳理以及与会教师的讨论之后,备课组长就应根据各位教师的发言,及时引导教师一步一步统一认识,引导教师学会不断纠正自己对新课程认识和实践的偏差,从而不断完善自己,促进自己的成长。并及时把每次活动的核心价值提炼出来,作为指导教师此后开展学科教学的依据。

教后反思以求改进提升

经过备课组研讨过的教案,还应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适度调整,加工增补,并进行教后反思。反思教学中不顺畅之处,反思教学精彩片段,反思教材的创造性使用等,作为自己今后教学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中“近似数”这部分的“解决问题”时,出示“乐友超市端午节假期里粽子的销售情况:6月16日5108元,6月17日7965元,6月16日比6月17日的销售额大约少多少元?”学生常常将日期对应的数字相减,7965-5108=?可因为三、四位数的加减法学生还没有学习,准确率极低,且不符合题目的命题考查意图。而我校的卜老师却将此题略作改动,问题就迎刃而解。

因此,备课组成员之间在集体备课之后,还应互相听课、取长补短,力求通过课上发现问题,课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对教案进行二度改进提升,形成有个性化的教学预案。

总之,在集体备课中,针对不同的课题,要能抛出关键问题来,进行多次不同形式的探讨,鼓励大家畅所欲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求同存异,形成具有独特性、探究性强、理论基础深厚的教学设计,并在教学中得以补充、提升,长期这样,一线教师定能在理论与实践上有质的飞跃。

(作者单位:福建省上杭县庐丰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