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是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课堂到底是什么?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百度百科里解释: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是一个人立志追求成为思想家的第一个摇篮。我却觉得课堂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载体,这个载体掌控得如何、设计得怎样,关乎自己的专业成长、关乎教育目标的达成、关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所以,珍视课堂、重视课堂、敬畏课堂,是为师者的本分!
落实知识与技能,课堂才刚刚开始。传统意义上的课堂,就是讲知识、背知识、用知识,第八次课程改革的课堂目标也是从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开始的。知识与技能不是课堂的终极目标,也不是课堂的过程目标,它是课堂的生成目标,因为同样的一节课、同样的学生,教师不同,孩子们的获得感差异巨大。所以,一堂课落实了知识与技能目标,只能说,教育才刚刚发生,课堂才刚刚开始。
呈现过程与方法,课堂才算拉开序幕。课堂教学中,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时效性怎样,关键看过程与方法,亦即教师的教学过程是不是鲜活的、孩子们在教学过程中的获得感是不是实实在在的、教师的教学方法是不是和孩子们适配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课堂的大问题、都是课堂的真问题。我们研磨课堂、同课异构、多角度评课,都是为了找到最适合学生的路径、方法,为了有一个生动的过程。所以,一堂课呈现过程与方法也才算仅仅拉开了课的序幕。
浸润情感态度价值观,课堂才不辱使命。有人说,不是每堂课都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这样的说法,实际上是对新课程理念的误读和曲解。可以说,任何一堂课都是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只有把课堂作为浸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训练场、立足点和生长点,课堂才会承载教育使命,才会不辱它本该完成的使命。就三个维度的课堂教学目标而言,知识与技能是底线,过程与方法是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归宿。有归宿才会有根、有缘、有奋进,情感态度价值观才会入脑入魂入骨髓。所以,一堂课浸润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才会不辱使命!
落实立德树人,课堂才会焕发强大生命力。一堂课的意义在哪里?它可以笃定理想信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堂课的亮点在哪里?它能把知识与技能植入人的脑海、它能把过程与方法诠释得惟妙惟肖、它更能让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发生质的变化!课堂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因为它占据了学生在校的主要时间;课堂是立德树人的实践场,因为它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是立德树人的目的地,因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立德树人。离开了立德树人,课堂就丧失了价值、丢掉了本分、迷失了方向;离开了立德树人,课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末,任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都会在荒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里黯然失色;离开了立德树人,课堂就会缺少使命、缺少灵魂,就会背离党的教育方针!
开展教育教学研讨展示,实际是对课堂教学的深度学习、是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检验。每位教师应该好好守护自己的课堂、好好经营自己的课堂,让课堂真的成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让自己因良好的专业成长而过上美好幸福的教育生活!
(作者:辽宁省锦州市第八中学张忠宝、滕曾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