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当地乡土资源唤醒农村儿童的艺术自觉

原创:戴小林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19-11-07 阅读量:0

陶行知先生曾说:“活的农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农村艺术教育就要充分发挥地方性艺术课程资源的作用,使各种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艺术课程融为一体,促进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形成创新思维,体验艺术学习的乐趣。以下四种乡土资源便能唤起学生的艺术自觉。

一、乡土自然资源是一种地域特质资源

以江西九江永修县为例:云居山、真如寺、吴城古镇、柘林湖等,它们都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我们的身边并不缺乏美,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利用自然资源所创作出来的艺术品,具有一种质地美,它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感染力很强。如当地的芭茅秆粘贴、泥塑、草扎、纸扎、傩面具、草纸画、树皮画等都具有很强的艺术张力。农村的学生对这些资源很熟悉,但并未发现它的奥妙,老师若能恰当运用这些材料进行教学,学生必然兴致大增,更何况这些材料司空见惯,廉价易得,学生何乐而不为呢?

二、乡土文物古迹是宝贵的艺术资源

乡土文物古迹艺术元素丰富,艺术形态多样,艺术风格迥异,例如云居山真如寺中的一些佛像有绘画的,雕刻的、泥塑的,其表现手法或夸张或写实,灵活多变,无论是其价值追求,还是审美导向,都非常值得参与和借鉴。教师应根据我们当地的一特色,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选取真如寺中一些文物古迹作为活体教程,不仅对于教育孩子有真实性,更能增进学生的家乡情感大有裨益,而且对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唤醒艺术自觉也大有帮助。

三、乡土民族艺术资源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核

乡土民族艺术资源是一种文化传承基因,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许多民族艺术品不仅仅是一件作品,更是一种文化内涵的外在表现,解读她就是解读一个民族的历史,一个民族的文化生活状态。如苗族服饰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书”。“西兰卡普”为土家的文化精华,这些文化资源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是其他课程资源不可比拟的。

四、传统节日是名族文化和民间艺术的大荟萃

走进节日,参与民俗活动,亲身去体验这些节日所带来精神快乐和审美享受,也是民族文化艺术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教学中,可通过家乡的春节、三月三、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等活动,让学生目睹节日盛况,感受节日氛围,在进行审美体验的同时,激活艺术思维,从而产生一种学习的冲动。

农村孩子聪明好学,他们身上有很大的艺术潜力,但因农村艺术教育的种种不足,一直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他们的艺术细胞处于沉睡状态,他们的创作需求处于无意识状态,只有教师充分挖掘乡土资源,利用好他们的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和内容去激发和诱导,才能打通农村儿童艺术潜力的“任督二脉”,才能让他们拉开思的闸门,投入丰富的情感,去表现、去创新、去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