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3+1+2”高考改革模式选科策略建议

原创:张忠宝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19-11-25 阅读量:0

新高考“3+3”模式,就是语文、英语、数学是必选的科目,而剩下的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6个科目里再重新任意选择3个科目。这个模式的设计本来是为了让同学们更加全面发展,推行让学生们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更加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但推行过程中却受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阻力,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物理学科受到空前冷遇,可能影响国家未来发展;二是组合过多,孩子们摇摆不定,影响学生科学选科;三是组合多、选择差异大,学校资源匮乏,很难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广东、辽宁等省份,经过多方调研,科学研判,出台了新高考“3+1+2”改革模式。

新高考“3+1+2”改革模式是指语文、数学、英语为必修,历史与物理两门课程二选一必修,生物、化学、政治、地理四选二。它的利好因素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彻底解决了物理学科受到空前冷遇的局面,也强化了历史学科的高考地位,保证了国家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让文化自信更加融入青年一代的血液;二是组合数目显著减少,只剩12种组合,大大降低了孩子们的选科焦虑,有利于学生科学选科;三是组合的减少,大大降低了学校的资源焦虑,教师数目、教室数目、专业教室数目都会大幅度减少,这符合当下普通高中的办学实际;四是降低了行政成本,合理管控了由于诸多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风险。

新高考“3+1+2”改革模式尽管减少了选择的组合,但选择依旧是考生和家长必须面对的问题。有人说,人的选择力是人走向成功的基石,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断选择的过程中实现一个个价值的,可见选择的意义重大。面对新高考,“1”的初选有物理和历史两个选项,“2”的再选有化学、生物、地理和政治四个选项。面对两次选择,我的策略建议是找准自己看重的切入点,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基于兴趣视角,亦即选科从兴趣着手。就高中生而言,大多数人的兴趣点还没有定型,不知道自己喜欢啥?不知道向哪个方向发展?不知道大学的专业怎样设置?但会有一部分人兴趣有了定型,未来发展有了清晰的方向,这部分人就可以坚定地从自己的兴趣视角出发,选择自己喜欢的学科,不要人云亦云,不要三心二意,要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己的爱好与未来职业完美结合并相得益彰,一定会有大成就的。从兴趣视角选科目,不具有功利性,也不具有世俗性,往往会恒久,而且坚持在自己的兴趣领域发展,会体验学习的快乐,这是最值得自己回味的人生考量。

基于就业视角,亦即选科从未来职业着手。大多数高中生还没有确立就业观念,但家长会把就业考虑到选科目层面上来,这是无可厚非的。我们的基础教育总是集中考量学业成绩的,特别忽视未来就业与职业的生涯规划,高考改革方案就是为了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个性成长,就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从就业视角选高考科目是很有必须要的。未来想做IT人才,首选必须有物理;未来想做公务员,首选物理、历史都可以;未来想做医生,还是选择理化生为好,诸如此类,我们对照《2021年拟在各省招生普通高校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把自己最想从事的职业与高考选科目录要求对照好,这是高考改革选科目的最佳路径。

基于得高分视角,亦即选科要从得高分着手。如果自己的兴趣不突出、未来就业也没有稳定的追求,那得高分就算一条刚性标准。由于新高考要考量考试成绩的位次,亦即通过位次转换成绩,考生要弄明白自己怎样选科才能取得总分最高,这要从自己所在高中在全省的位次、自己高中的优势学科、自己的优势学科三个层面考量,要把各个学科得高分作为选科的根本指标。规避自己的弱势学科、力挺自己的强势学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确保高考得高分。有了好的分数,经过三年的生涯规划成长,相信报志愿就会水到渠成。

基于更多机会视角,亦即选科要从更多机会着手。就高考选科的机会而言,不同的选择,机会差异会很大的。比如在辽宁,首选物理还是历史,在全部在辽招生高校的40093个专业中,“仅物理”的达到13000个,“仅历史”的有790个,能肯定是选物理机会多。再选科目中,化学适用的专业比较多,包括单独选考和与其他学科组合。也可以这么说,“物理+化学”的组合,在辽招生的院校专业中,占比是很大的。而且,从招生院校的办学层次看,大多数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大多数专业,需要在“物理+化学”组合中招生。如果自己根本不清楚喜欢什么,不了解未来职业,也没有更多信心得高分,从更多机会视角选科也不失为一种可行办法。更多机会的意义在于给自己留余地,不让自己因为过早地定下志向没有再选择的机会!

“3+1+2”高考改革模式选科策略建议一定是充满个性化的,不管是基于兴趣、基于就业、基于得高分还是基于更多机会,都有自己的软肋,高考选科不应该拘泥于一种固有模式,它应该基于个人的实际、基于家庭的视野、基于学校的资源。选择的策略是建立在科学选科的基础上的,不可随波逐流,要理性科学选择,最好把个人发展潜能、祖国需要与未来职业完美结合起来,这是当下选科最理想的状态。

(作者:张忠宝,广州花都区秀雅学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