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原创:陈亚伟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0-01-19 阅读量:0

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合作学习中经常会有“为什么数学知识这么难理解?怎样进行数学的自主学习?”的疑问。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有“所有的教育问题都是阅读问题”的论述,为此本文将对“数学阅读是什么”以及“初中数学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数学理解能力”这两个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一、什么是数学阅读?

所谓数学阅读,即通过阅读数学材料来掌握其中蕴藏的数学思想、方法及理念,并逐步形成数学思维的过程。数学阅读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类发展与传播数学文化的主要途径。

与大部分一般阅读过程相同,数学阅读过程也是一个完整心理活动过程,比如阅读材料理解与记忆、新概念同化与顺应、语言符号感知与认读等,但又由于数学阅读语言符号化、严谨性、逻辑性、抽象性等重要特征,使得它具有一般阅读不具备的特性。因此总的来说,数学阅读是一个积极主观的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反复认知过程。

二、什么是数学阅读能力?

数学阅读能力指的是学生从各类数学材料(比如图形、公式、文字、符号等)中获取信息并独立归纳总结出经验规律来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它对于数学阅读具有关键的调节作用。对于不同学生而言,其数学阅读能力也不相同,它具体取决于学生的元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转化能力。

元阅读能力,就是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阅读过程的自我监控、自我意识,比如设定阅读目标、制定阅读任务、采取阅读策略等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就是学生正确分析数学符号、专业术语、运算推理过程中所蕴藏的数学逻辑关系的能力。

语言转化能力,就是学生从各类数学材料(比如图形、公式、文字、符号等)中提取出数学意义的能力。

三、如何培养数学阅读能力?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已经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同时又处于青春期,要想提高他们的数学阅读能力,往往需要在日常教学中日积月累。具体而言,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通过“三步阅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以“循序渐进”思想为主导,在数学知识教学中围绕“引读-点读-放读”这三个阶段对初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进行培养。

“引读”文本,明确目标。即由教师为学生提供阅读材料、制定阅读纲领、设置阅读条件。初中数学涉及到的数学概念(比如有理数运算法则、平行四边形概念等)难度并不大,初中学生往往能够通过阅读对其理解,所以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数学阅读机会。比如教师可选择某节内容或某段内容,在不影响教学进度的前提下为学生安排尽可能多的课堂阅读时间。针对学生阅读,可结合具体阅读材料编制具有针对性的阅读提纲、问题串,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掌握阅读材料的重点和难点,初步达到阅读目的。在提纲指导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中带着问题去积极思考,逐步形成强烈的求知欲,并为后续的“解读”阶段做好铺垫。

“点读”方法,透视本质。初中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其教材内的各种公式、法则、概念等内容的表述往往十分严谨与严密,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运用巧妙的方法点拨学生重难点知识,帮助学生参悟其中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真正“吃透”教材内容,明白本质,理顺逻辑关系。1.数学阅读需要学生仔细认真,因为阅读内容具有严密性和逻辑性,这需要学生去细致地分析、领会每个句子、每个图表、每个名词术语的含义。2.针对新数学定理、定义要仔细、反复地阅读,切勿一扫而过;针对新法则、公式必须理清思路,并且注重对比类似内容,懂得灵活应用。

“放读”问题,培养能力。当学生阅读水平不断进步时,阅读内容的选择除了那些通过阅读就能被理解、掌握的内容外,还应当在问题的设计和应用方面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尽快达成教学目标,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从容不迫。只要学生开始热爱阅读、习惯阅读,懂得如何阅读之后,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开始尝试节段、章节的阅读,并在此过程中实现阅读知识到课外知识的延伸,最后使得学生真正拥有自主阅读的能力,如此一来,学生就真正能够通过阅读开始自学,进而轻松实现了学生阅读能力到自学能力的转变。所以,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视和培养严格来说属于创造性活动,对于学生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二)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调动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动性,教授学生阅读的技巧,使之通过阅读摸索到自主学习的方法,进而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进行优化,培养其数学素养,使之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用学生熟悉的环境、喜欢的事物来创设情境,引人入胜,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使学生自发阅读。

心理学表示,兴趣驱动学习者学习,是一种心理活动取向,是智力开发的纽带,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明白的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所创设的情景问题应该与学生的个性、年龄特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相适应。在学生尚未形成阅读意识之前,教师应该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用这种循序渐进的过程来降低学生对阅读的排斥,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必须要清楚,问题要具有针对性,而且要简单易懂,难度适中,最重要的是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可以抛出一些与原有知识相矛盾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来寻找答案,如果解决了问题,那么学生便会感受到阅读的魅力,进而形成阅读有益的思维,这对于教师今后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和思考能力而言意义重大。

(三)通过例题引导,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例题示范解答是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应该在此过程中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安排强化和提升训练。

1.教师示范引导在先。数学问题具有准确、简洁、严谨的特点,教师在示范、讲解例题和习题的过程中应该教会学生读题、审题的技巧,使之充分领悟材料的内涵。

2.学生主动思考在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要多思考,多提问,如“哪些条件是已知的,求什么?要运用哪些关联知识?有哪些隐藏条件?”等等,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审题,这样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从埃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中可知道,学生学习能力好坏与之交流水平息息相关,其作用比做和听更重要,学生的交流一般都是源自图标、公式、术语、数学符号、文字,除此之外,可以通过学生沟通、交流的内容来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思维方式,这有利于教师判断学生数学思维存在怎样的问题,从而方便教师通过引导来让学生懂得如何评、听、写、读、做,进而使得学生阅读水平全面提升。

(五)通过主题阅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主题阅读活动就是先围绕数学教学内容设置一个主题,由教师带领学生去寻找资料或文献,最后学生通过阅读来回应这个主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搜集资料,并筛选与主题相符的资料,这势必就涉及到了阅读,这是一个典型的“学先教后”的过程,比如教师可以围绕“方程的解”、“勾股定理”来设置主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明确将要学习的数学概念和内容,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师从中可以对学生进行某一知识、内容的指导,让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教师应该讲求方法和策略,将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教给学生,应当尽其所能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读书、学会读书的能力,提升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生成自主学习的诀窍和方法,进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作者:陈亚伟,日照市岚山区玉泉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