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直播教学“热”中的“冷”思考

原创:武松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0-02-19 阅读量:0

按照教育部文件规定,从2月9日开始我们进入了空中课堂的学习,很多学校策划了“开学第一课”,有些学校进行了教材的学习,有的甚至直接进入了新课的传授,在直播过程中,我们发现如下问题:

1.老师们的电脑设备陈旧,影响直播顺利进行;

2.家庭网络不够通畅,直接影响直播的顺利进行;

3.部分年龄较大教师跟不上时代步伐,对直播软件做不到运用自如;

4.不少学生来自农村,网络基础条件较差,难以做到有线教学的全覆盖;

5.部分家庭存在设备使用紧张的情况,如有家长是老师的情况,或者有两个以上孩子的情况,基本在同一时间又要直播授课,又要满足孩子的直播学习,时间上有冲突,设备上无法满足;

6.长时间网络学习对青少年视力的损害较为严重;

7.网络直播授课过程中老师的语速普遍较快,留给学生思考和笔记的时间有限,导致部分学生反馈跟不上或者记不下,影响学习效果;

8.部分学生的自律意识及自我管理的能力差,家长监督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以上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认为,在这次疫情中,我们最重要的不是教会学生什么知识,而是更多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知道三观属于融合型学习结果,它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由于它分为感受水平、反应水平和内化水平三个层次。疫情面前,现实案例,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感受水平和反应水平,如果教师能够施加引导,完全可以以疫情为契机,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世界观是指处在什么样的位置,用什么样的时间段的眼光去看待与分析事物,它是人对事物的判断的反应。它是人们对世界的基本看法和观点。疫情来临,从正月初一开始,全国大部分人进行了自我隔离,科研组织基本可以确定本次疫情的来源是动物病毒。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思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不是统治与被统治,不是征服与被征服,不是食物链条的顶端和低端,而应该是和谐共生;地理老师可以打破界限讲可持续发展,让本观念植入学生脑海,进入学生实践;面对疫情的泛滥,数学老师可以从统计分析的角度让同学明白数学的意义在哪里,这比你做一百份试卷都有效;面对疫情的传播,化学老师可以讲讲物资的分类胶体;面对疫苗的研制,生物老师可以讲的更多,微生物的培养、DNA等等。以疫情做案例,一案到底,消除学生的恐惧,增强对世界的认知。当然,面对铺天盖地、五花八门的信息,我们更应该教会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应用。教会他们分析哪些是观点?哪些是事实?对于事实陈述,要追问“真的吗”?对于观点陈述,要追问“为什么这样说”?要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这是谁说的话?这句话或这个信息想说的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是在什么场合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时候说的?他们为什么会这样说?培养学生不懈质疑、多元解读、理性判断的能力。培养学生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引导学生遵守规则,保持理性,分清是非。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这段假期,我们过的是“猪一般的生活”,虽然开始是开心的,但随着假期时间的不断增加,内心的不适感开始渐渐增强,真的应了网络上在传播的那句话:不是工作需要我们,而是我们需要工作。这个时候,我们去引导学生对待生活的态度满意不满足,满意就活的幸福,不满足就有奋斗的动力;这个时候我们告诉他人生的定位,把自己的专长变成特长,把特长变成专业,把专业变成职业,把职业变成事业;这个时候我们政治老师去引导他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向李文亮一样去“吹哨”,向钟南山一样做民族的脊梁,向千千万万医生护士一样为社会做贡献。活着的最大意义就是做事,学生的最大意义就是学习,通过学习掌握本领,通过本领为社会服务。这个时候,语文老师介绍一下历史名人,感悟名人对社会的推动;历史老师介绍一下工业革命,注入研究的理念;政治老师讲解应对措施,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班主任老师可以把生涯规划多讲几节,植入正确的人生导向。

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事物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个假期,数不清的人和事感动着我们,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清流。如何教育我们的学生融入这股清流?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通过对疫苗的研发,让他们向往一线科研人员;通过捐赠的比较,让他们远离娘炮鲜肉;通过口罩的生产,倡导他们实业兴国;通过科研人员归国,教育他们牢记根本;通过封村封路,告诉他们自由最重要。我们需要抓住每一个信息,让他成为我们教育的素材,通过对素材的整理和挖掘,让他成为我们教育的手段。这个阶段,通过他们的眼看耳听,让他们明白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度的幸福和努力的方向。

作为校长,我想如何以一种课程设计的观念,把凌乱的信息加工成系列的体系,把个体的、碎片化的感性认识转换成为一种理性的、有深度思考的经验,进而应用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反应、内化成自身的品格和素养?

一、朝正道上走——这是中午回家父亲听说了很多领导在疫情期间腐败的事情,语重心长地告诉我的一句话,我想教育每一个学生朝正面想、走正道不正是育人的本质吗?

二、在信息中寻——我们可以同组之间或者安排学生收集大量的关于疫情方面的人、事、物,然后对信息进行过滤、筛选、分享,让信息与育人对应,让信息与知识同步,让疫情成为素材。

三、向焦点上聚——这个焦点就是课标,在这个阶段,我们应该摒弃所有的教材,按照课标以疫情期间的人、事、物来重新设计,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情境中升华。比如语文,完全可以讲疫情期间创作的诗歌和文言文。

四、在实践中悟——这个阶段,一个政策的出台,马上就有回应,让学生理解政策,分析利弊,揣摩环节、实践反思,这就是最好的研究性学习。

五、在思考中升华——我们经常发出这样的感慨:身体走得太快,以至于灵魂没有跟上。现在好了,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对人生和工作进行思考,不是有句话说:心对了,人就对了,人对了,世界就对了吗?我想,通过思考,我们一定会明白自己的价值。

     疫情依然严重,希望我们坐得住冷板凳,让热血沸腾,一步一步“清晰”自己的方向,踩实自己的脚印……

(作者:武松,山西省汾阳市第四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