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劳动教育不容忽视

原创:李庆学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0-03-27 阅读量:0

3月2日本是辽宁省中小学开学的日子,却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而延迟,按照“停课不停学”的要求,特殊的“开学时光”从网课中开始了。上网课无论是对于家长、老师还是学生都是一种新的尝试,线上的教学和反馈忙得不亦乐乎,师生和家长有收获也有反思。疫情期间,我们在重视智育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他“四育”,特别是劳动教育。

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大多数孩子将来是离不开做家务的。现在不学,将来依旧要从头学起,付出的代价只会更大。因此,家长要舍得放手,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让孩子动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记得小时候,学校里一直就提倡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知曾起于何时,教育只重视德、智、体、美四方面的发展,而把劳动教育忽视了。长期以来,中小学生的劳动观念淡薄,劳动技能欠缺,劳动机会不足,导致很多学生轻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一些大学毕业生,只会搞科学研究,连洗衣服和做饭这样的小事,自己都解决不了。我们在网上经常看到这样的新闻:上大一的学生竟然不知道鸡蛋有皮;上大学的学生每周会把换下来的脏衣服拿回家让父母给洗。这样的新闻不是个例,我们时常在会新闻上看得到。试想一下,连自己都照顾不好的人,可想而知工作会做成什么样子。

2018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新时代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见国家层面对中小学劳动教育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再次被重视起来,但目前很多学校和家庭的劳动教育更多是停留在书面和口头之上,实践相对较少,那么这次因疫情学生在家时间较长,刚好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一次好机会。

那么劳动教育有什么意义呢?

一、劳动可以改变生活创造美

从历史书本上,我们知道原始人类正是通过劳动一步步演变成现在的人类。通过劳动有了结绳记事、有了语言,有劳动号子而产生音乐。劳动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不断的发生着变化,让人类感知美好,我们熟知的《诗经》就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没有劳动,就没有现在的人类;没有劳动,社会便得不到发展;没有劳动,人类将变得一无是处。

马克思曾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了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大发明家爱迪生说过:“世界上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辛勤劳动而能够得到的。”毛泽东有句名言:“一切坏事都是从不劳而获开始的。”

二、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教育从娃娃抓起,劳动教育更应该从娃娃抓起。让孩子从小就有充分的劳动锻炼,增强孩子的劳动能力,提高生活技能,使孩子从小就对生活充满自信心,在成长过程中就可以独立面对各种困难,避免因遇挫折受打击而不能健康成长。从某种意义上讲,劳动教育也是生命教育,而且是生命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

三、劳动可以帮助孩子养成勤劳的作风并培养劳动技能

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孩子从小就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又养成勤劳的习惯。在劳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孩子学到生活的本领和技能,同时也可以训练孩子的观察力、理解力、应变能力,随着某项劳动越来越顺手,孩子的能力和自信心也得到了培育和发展。当劳动成为了孩子日常生活的习惯,孩子也会有参与感、成就感和荣誉感,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对家庭有份责任心和归属感。今后这些优良的品质,就会逐渐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而受到周围人的欢迎。

四、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通过劳动会让孩子体谅到父母的辛苦,也就会逐渐承担一些家里的责任,这样就会提高孩子的责任感,也增强了孩子的良好品质,当孩子在成人的教导下渐渐地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劳动所带来的快乐、自己的行为产生的正面影响时,他们就会更加努力、自信地承担起自己的劳动。而这种积极主动的劳动,可以与家庭成员更好地联系感情,逐渐产生家庭责任感,进而为以后的社会责任感打下基础。

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在上网课的同时,我们教师和家长不要忽视劳动教育。劳动可以舒缓孩子们网络学习的疲惫,也可在这段时间里多学习一项技能或本领,使这个假期的生活变得丰富而又多彩。

教育是一项系统的长期工程,不论在学校还是在家庭,对学生的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智育”,要始终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在重视文化知识传授的同时,不能忘记德育、体育、美育以及劳动教育。让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一起为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将来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而努力奋斗!

(作者:李庆学,辽宁省喀左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