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课程思政与核心素养理念的落实

原创:王红奎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1-11-02 阅读量:0

新乡  王红奎(1).jpg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6年9月,教育部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宏观任务的落实与微观课堂的教学之间架起了相通的桥梁。

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党的教育方针通过核心素养这一桥梁,可以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体要求,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宏观层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

作为教师,我们是教育工作的直接参与者,教育政策的直接落实者,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自己。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科核心素养要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是教育的最后一个关口。

不同学科的教师,要把核心素养真正融合到课堂中,还要应用教育学和心理学有关知识,把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一线教学中去。

当然,把立德树人的育人任务与学科素养结合融入到课堂当中,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有些学科的老师常常感慨,我们这一学科的内容是非常客观的,内容都是具体的数据,好像无法与立德树人的任务联系起来。这种观点听起来好像有些道理,但其实是站位不高、用心不够的缘故。

对于这种问题,我在这里想通过自己听课的一些实例来给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和思考,也许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案例一:小学三年级数学课中的学科素养与育人价值的落实

课题:认识年月日和时分秒。

我到某小学调研听课,一位小学数学老师问我,我们小学数学就是教会学生认识数字,学会计算,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体现育人的价值、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呢?我们的老师不知道怎么去做。我先是问了她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哪些。这位老师说出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的内容,数感、符号意识……数学应用意识等五种数学意识,数学思维……解决问题四种数学能力以及数学价值观的发展。

她说完以后,我问她,我们让学生拥有数学素养以后,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她想了想说,是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解决问题,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我肯定了她的说法,并给她指出,我们培养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终极目标,是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逻辑解决问题,对社会做有益的事。有了这样的意识,结合数学的核心素养,联系生活实际,精心选材,给孩子们创设真实的生活情景,这样是不是可以很好地把学科素养和育人目标落实在课堂中了呢?

我给她提的教学建议:上课后,教师以问题为导向,首先给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如:同学们注意观看大屏幕,留心资料片中主人翁是谁?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几点几分、到哪去了、见了谁?随后教师播放一组习近平主席出访的视频,观看后让学生回答。那位老师和她的同事们都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

这样做既没有背离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同时以关注新闻为切入点,让学生关注了社会,了解了生活,渗透了数学学科素养,解决了实际问题,也落实了学科的育人任务。课堂教学实现了策略、方法和价值观的有机统一。评课后老师颇有感慨,原来小学数学课可以这样上!老师们,这个案例启示我们教学需要智慧,成效来源于思考。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老师站位要高,定位要准,既要把握该科教学内容的本质,又要结合生活实际,从生活中精心选材,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提供一个好的情境、好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曾有人这样概括教学的三个层次:第一就是让孩子们掌握知识,第二是提高能力,第三是发展素养,素养是终极目标。

案例二:小学英语课核心素养育人价值的落实

课题:认识红黄蓝绿英语单词。

在这一节课中,一位小学英语教师的课例原型是这样的:老师通过展示几张彩色小纸片引入对应英语单词的学习。

我给她提出建议后,修改后的教学设计:

(大屏幕展示中国国旗)

师:同学们,这是中国人最美的脸,它是什么颜色的?

生:红色的。

师:很好,同学们都知道,红色象征着她是用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下面我们学习红色的英语单词。

师:大家再看一下,上面的五星是什么颜色的?

生:金黄色的。

师:金黄色,正确。

(大屏幕展示丰收的麦田图片)

同学们再看这幅图片:中原大地、国家粮仓、麦浪滚滚,一片金黄。这是老师拍摄的咱校园外的麦田,河南号称国家粮仓,小麦产量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我骄傲我是河南人!

下面我们学习黄色的英语单词。

(屏幕呈现蓝天的图片)

师:同学们,你看到的又是什么呢?

生:祖国的蓝天。

师:前几年你常看到蓝天吗?蓝天是我们治理大气污染、保护环境的结果。看,蓝天上还有什么?

生:还有大飞机,飞机上有C919字样。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国产的大飞机C919;看,还有我们的歼10战斗机,同学们,正是有歼10战斗机、东风系列导弹和我们可爱的解放军战士捍卫着国防安全,我们才能在教室里安静地学习。下面我们学习蓝色的英语单词。

(爱国教育、环保教育、军事教育、国防教育、拥军教育水到渠成、润物无声。)

(出示浙江安吉“两山”论发源地的照片)。

师:同学们,谁去过这个地方,请给大家讲讲这是哪儿?

生: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去过,这是浙江省的安吉县,习近平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在此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师:同学们,浙江很美,安吉很美。我们的河南也很美,南太行也很美,同学们,咱们能否守得住这片绿水青山呢?能否让全国来南太行旅游的人由衷地感慨:站在南太行,看到美丽中国!下面我们学习绿色的英语单词。

(南太行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是南太行的守护人,从而激起学生的热爱美丽家乡、建设美丽家乡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由此可见,在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要求老师不仅需要本学科的学科素养,还要求老师具有开阔的视野,关心国家,关注社会,注重对学生的心智培养、道德培养、思维培养,让学生具备学习辨识能力,拥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案例三:高中物理核心素养育人价值的落实

这节课是讲“力的合成”(平行四边形法则),课例原型是教师用触屏机“一触到底”,就题论题,缺少实验、缺少情景、缺少育人价值。

改进后的教学设计:

导课:找个同学上台来做老师的助手,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两个铁架台间隔一定距离摆放,一位同学将细橡皮绳两端扎在铁架台上,扎点等高,橡皮筋水平,另一名同学将一枚钩码挂在橡皮绳的正中央,慢慢松手,其他同学注意观察。钩码稳定后,橡皮绳呈现“V”型,左上方的F1和右上方的F2共同承担起了钩码对挂点向下的拉力,他们是如何共同承担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通过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和自主探究的意识,观察和实验这就是科学。目前,中小学实验教学问题很大,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不能取代真实的物理实验,实验应该是看得见、摸得着。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用触屏机“一触到底”的教学现状令我们担忧,教学的直观原则去哪了?)

课中练习:

1.山东舰上的歼15战机什么要逆风起飞?(回顾初中物理:流速差—压强差—压力差—举力)。

2.阻拦锁—中国国产特种钢丝绳,挂住飞机以后,阻拦锁呈“V”字形,已知某时刻左后方钢丝绳F1的大小和右后方钢丝绳F2的大小,F1和F2的夹角大小已知,求此时阻拦锁对飞机向后的拉力是多少?

这节课中,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是,第一,老师不应该是单纯地传授学科知识,对学生进行做题技能的训练,而更应该注重让学生参与实践,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意识。我们的课堂运用多媒体,可以提高效率,增加课堂容量,但该做实验的一定要做实验,不可忽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第二,知识从生活中来,我们一定带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真实的生活,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比如,“山东舰、歼15战机、逆风起飞、阻拦锁、‘V’字形、阻拦锁对飞机向后的拉力”等问题,从知识层面上讲,一系列真实的情景让学生理解了从理论到实践应用的过程,感知学以致用的道理;从育人层面,这可激起学生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以及热爱军备、热爱军队、热爱国家的多种情怀。

第三,在运用信息技术方面,我们要让信息技术服务课堂,把课堂中一些难理解的地方用直观的视频和课件呈现,把看不了的大东西浓缩,把看不见的小东西放大,使我们的学生便于观察和思考,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通过真实的视频、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社会,认识生活,了解国家发展,世界格局,从而更好地关心国家,关注社会。每一名学生的未来都有无限可能,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善待每一位学生。

鉴于以上课堂实例的思考,我认为,作为老师,我们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涵养政策素养。教师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站在国家的层面上,才能真正理解课堂教学该做什么,你才知道自己的课堂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国家要求教育立德育人,要求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我们不是教书匠,我们是大先生。应该“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老师有了家国情怀,才能带领学生拥有家国情怀。强国必先强师,老师们要练好一身真本领,踏踏实实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立足新时代,做好强国路上的筑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