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并满足学校发展的“真需求”

作者:浦培根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7-06-16 阅读量:0

■教育部教育督导局 中国教育报 合办

所谓督导需求,是学校应对督导工作,并结合学校发展需要而希望督导人员提供专业支持和有效服务的一种需求。

当今世界教育督导职能明显呈现出这样一种发展态势,即由“监督”向“指导”倾斜,由“控制”向“服务”转变。我国教育督导应该改变传统督导方式,激发学校的督导需求,使之成为督学与学校的共同诉求,让教育督导与学校发展真正实现有效对接。

需求督导是学校发展对教育督导的呼唤

监督、检查、评估、指导,是教育督导的职能和任务。前三个要素倾向于“督”,重在保证、落实,以强制性为主,而第四个要素则倾向于“导”,重在引导、促进,非强制性为主。

传统的督导方式是重“督”轻“导”的,由此衍生出这样一个问题,即学校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参与教育督导的热情不高。督导人员往往难以看到学校的常态,把许多精力放在了核准学校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和数据信息的可靠性上,很难涉及深层次问题,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集中精力研究解决学校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事实上,学校并不希望只是被动地接受督导部门的检查、评估,而是迫切希望督导人员能够倾听校长、教师、学生的声音,了解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惑与问题,尤其是针对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为学校提供更为精准的专业化指导和支持。

基于学校需求的教育督导,以共同协商为基础,以共同建构为过程,让学校将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用需求的方式反映出来,以激发学校在督导活动中的积极心理,对学校开展量体裁衣式的督导,为学校发展提供专业支持和有效服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需求督导是学校发展对教育督导的呼唤。

需求督导当聚焦学校内涵发展关键问题

需求督导的要义,就在于引导和鼓励学校自主发展的意识,激发学校内生的督导需求,它是一种以服务教育教学为核心的发展性、服务性教育督导。督导需求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需求源自问题,或是学校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或是阻碍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二是此类问题是学校主观上高度重视的、客观上希望能够得到教育督导部门回应的。

督导需求不是外加的,来自于学校包括校长、教师乃至学生及家长的迫切需要。学校是督导需求的主体,应认真分析自身发展现状,找准影响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并对督导需求作具体的明确阐述。督导人员则要对学校的情况了然于心,对学校提出的督导需求进行价值性、可行性的分析判断。督导需求的确立应该是督导方和被督导方之间积极互动的过程。教育督导应该在学校自我发展的基础上发挥作用,督导工作的开展应以学校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

在实际工作中,学校提出的督导需求可能并不科学、适切,作为督导人员,应指导学校从聚焦内涵发展的角度,关注学校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瓶颈问题,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捕捉到学校的“真需求”。对学校提出的督导需求的判断,是对督导人员专业智慧的一种挑战。与学校实际吻合的、适切的督导需求往往成为学校下一步发展的核心问题,成为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

回应需求,满足对学校内涵发展期望

从督导关系来说,需求反映的是学校基于发展的问题关注,而对需求的回应实质上是督导人员对学校内涵发展期望的满足。如何回应学校的督导需求,为学校“把好脉”“会好诊”“开好方子”,在充分掌握情况的条件下,向学校提供服务,帮助学校改进工作,对教育督导而言,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在回应督导需求时,首先应立足学校现状,尊重学校的发展差异,对学校提出的督导需求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全面的解读,如问题提出的背景,问题的表现形式,问题存在的原因,问题解决的关键等,为提供专业性的指导服务奠定基础。

其次,通过督导对学校的各个层面信息加以收集和整合,通过思考、研讨、碰撞,化解学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对学校的督导需求作合理的回应,以专业化的服务求得学校督导需求的满足最大化。

再其次,督导意见讲究策略引路、方法点拨,应是宏观和中观维度的有机结合,既有理念的引领,又有策略性的建议。至于微观维度的操作性建议不宜过多,应给学校留下自主思考、实践的空间,由学校具体操作,实施推进。

最后,学校针对督导意见,形成自己的改进计划,对需求督导而言只是完成了阶段性任务,实际效果唯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验证。回应需求可能需要一个长期跟踪的过程,督导人员应对学校督导需求解决情况进行回访,有效地发挥督导结果运用,促进学校改进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浦培根,单位:江苏省无锡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