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导提档升级教育提质增效

作者:柯上风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8-10-09 阅读量:0

全国教育大会对未来一段时期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现在摆在全体教育工作者面前有两个考题:如何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如何解决好教育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优质而又公平的教育?面对新形势、新征程、新挑战,教育督导大有可为,也必须有所作为。

从“搭框架”到“精装修”

近年来,我们逐步建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工作体系。督政,营造良好教育生态,区域推进素质教育;学校督导,对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情况进行监督、指导;质量监测,评测学生学业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这三个模块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实现对素质教育工作的全覆盖。功能完备,框架齐全。但就学校督导而言,尚待进一步精细化。

一是统筹机制制度化。从宏观上,要实现督政、督学和评估监测的有效联动;从中观上,要实现教育行政部门的检查、教育科研机构的视导和教育督导机构的督导的有机结合;从微观上,要实现学校经常性督导、专项督导和综合督导机制的有效对接,整体推进学校内涵发展。

二是督学职权明晰化。职责是基于职权产生的责任,与职权相对等。《教育督导条例》中规定,督学发现违法违规办学行为或者危及师生生命安全的隐患,应当及时督促相关部门处理。《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中,责任督学具有“向教育督导部门报告情况,并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意见”的基本职责。

而教育督导机构只有“向有关人民政府或者主管部门提出对被督导单位或者其相关负责人给予奖惩的建议”的职权。责任督学的职责超越了教育督导机构的职权。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和督学职责也有交叉,督学责权利尚待明晰。

三是督导指标科学化。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在一般的指标体系中,“学生发展”占11%;“教师发展”占8%,心理健康教育只占1%,人的发展才是最重要的指标,学校督导指标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

从“填报表”到“用平台”

早期的教育督导,全靠督学眼看手记,写报告、填表格,记录每一次督导过程。2013年起,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技术、虚拟现实以及生物技术为主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应运而生。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教育督导也应顺势而为,引导教育督导信息化向纵深发展,并从信息化向智能化迈进。

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运用,实现教育督导管理创新,形成“用数据说话、重数据评价、依数据决策、谋数据创新”的督导理念,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教育督导体系、流程、模式和制度。如何适应教育督导现代升级,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提高教育督导科学化水平,推动建立科学规范的教育治理体系,形成高水平的教育治理能力,展现了当今时代对教育督导改革发展的新趋势、新变化。

现在各地纷纷上马教育督导服务管理平台,是从笔记手抄、单机码字的工业时代向基于互联网应用的信息时代的转型。通过网络信息系统开展工作部署、信息报送、意见反馈、工作交流、考核评价及网络培训等工作,极大地增进教育督导工作的客观性、科学性和时效性。

但有了技术、有了平台,更要有懂数据思维的人。最终要依靠人,改变“有平台、纯单干,重流程、无预判,大数据、不会看”等现象,蹚出现代化督导的新路子。

从“施工队”到“业主代表”

目前,各地学校督导评估基本为教育督导部门根据省定或自定的督导指标,按规定程序到校督导。就像施工队按照设计图纸,开展项目施工。但也存在评估主体单一、评估模式封闭与专业化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

《教育部关于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引入市场机制,将委托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价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建立健全招投标制度和绩效管理制度,保证教育评价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教育督导机构要做“业主代表”,要制定督导服务机构的行业标准,进行机构等级评定,实施公平竞标,委托第三方开展教育督导评估。

2016年,山东省率先出台省级第三方教育评价办法。对开展第三方教育评价的主要目的、机构资质、范围、程序和成果等做了具体详细的规范。进一步建立健全第三方评估监测体系,应是未来督导的一个方向。

(作者单位:厦门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