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很多县区的督导队伍组建时间较短,不少督学是由教育干部兼任,行政化色彩较为突出。新督学下校督导,力不从心。在这种情况下,督学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只有具备了关键能力,才能指导、督导别人,让学校教师信服。
督学要懂政策,以“学术性”取代“行政化”。督导工作政策性、专业性很强,涉及面也很广,因此从事督导工作的人员,首先要熟悉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善于把握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做到理解透彻、融会贯通,力求成为教育政策的专家。只有补上教育政策法规这一块“短板”,才能让自己有更多的“话语权”,才能够结合新政策,发现和分析教育中的各种新问题,解决教学管理中各种疑难杂症。
督学要有技能,不能“纸上谈兵”。督学特别要在学校品牌建设、特色文化提炼、远景发展规划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和学术素养,能够给基层学校发展“把脉”,才会“有位子”。督学还要会听课、会讲课,有了专业的水平,解决得了课堂的问题,才会受到学校教师的欢迎。
督学要有创新意识。目前督学多数是由退居二线的校长接任,不少人的思想比较保守,缺乏创新意识。督学所面对的是学校管理中的各种复杂问题,很多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督学在督导案例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探索,才可能寻找到正确的解决途径。同时,教育行政部门也要给督学更大的空间和自由度,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施展“拳脚”。
当前,许多地方的督学都是“先上岗、后培训”,采取在职研修的方式,到师范大学或者行政管理学院学习,提升理论水平。笔者认为,督学需要“持证上岗”,才能给督导工作带来更多的正能量。
从队伍建设而言,要重视督学队伍的专业化,强化督学的任职条件,制定督导工作标准及条例,将专职督学从教育管理人员中单列出来,实行督学职级制及单独的考核与评价。
从入口关来讲,教育行政部门要“不拘一格选人才”。在区域内,可通过公开竞聘的方式聘用督学,让真正懂教育政策法规、精教育管理之道的优秀学校管理人才加入到督学队伍中来。
督学的政策法规水平、顶层设计意识与教育指导能力直接影响一个区域的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重视督学队伍的建设是区域教育管理者必须回答的一道难题。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西园新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