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提出,责任督学可采取随机听课、查阅资料、列席会议、问卷调查、校园巡视等方式进行经常性督导。随机听课、评课既是责任督学到校督导的重要内容,也是责任区督导主要的督导形式,有人认为责任督学的听课不同于常规性的听课活动,更不同于教研员的听课,更多体现的是一种宏观的审视,是对课堂教学的全方位观察。
诸如,通过听课查看学校是否开齐开足课程、班级文化建设是否合理、师生精神风貌是否积极向上、教育教学秩序是否井然有序等,而非深入细致地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专业性指导。甚至有人认为,身为教研员的兼职督学在督导活动中,以教研员身份对教师课堂进行专业性剖析与评价是督学身份的错位。笔者认为,这样的观念存在着严重的“督学本位观念”,是对督学听课活动的固有偏见,是受限于自身专业局限的错误认识。
清晰定位随堂听课的意义
随堂听课是对教师家常课的专业性体检,通过常态课的展示,听课者对教师教学进行科学诊断,发现问题,找到症结,并提出指导性的专业观点,从而达到专业引领的作用,并通过改变教师,引领学生,追求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样的随堂听课,关注真实常态,立足课堂实况,具有真实性、情境性、案例性,对教师更有启发意义,较之空洞的理论学习,更能触动教师,更能引起教师的共鸣,更能赢得教师以及学校的欢迎。
无论是校长听课、督学听课,还是教研员听课,其核心目的都应当放在诊断课堂、指导教师、服务学生上。督学听课也不能例外,如不然,督学随堂听课,却不作专业指导,不作课堂研究,则失去听课的目的与意义,只能让听课流于形式、浮在表面。
督学作为区域教育教学专家,不应游离于课堂之外,以督学专业的身份随堂听课,当然,要比其他人员听课的面要宏观,诸如要关注班级精神风貌、班级文化建设、学生的卫生状况等,但这些内容只能作为随堂听课的附加值,有经验的督学进入班级的一瞬间就能够迅速获得鲜明的感知,如若将督学观察课堂的重点放在这些内容上,那么,督学还有必要去听整整一节课吗?
督学要熟悉课堂的基本要素
有人认为,督学课堂观察的重点应当放在课堂是否坚持立德树人、是否贯彻党的方针之上,是对班级课堂的“微观督政”。这样的观点没有错,但课堂毕竟是具体的,而党的教育方针以及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靠一系列的课堂教学细节去支撑,只有对教师课堂教学实施专业性的剖析与研究,才能准确实施这样的“微观督政”,抛开教学技术与教学方法,空谈教育政策的落实终究是虚无缥缈的。
督学听课到底与常人听课有哪些不同?如果说这样的论断成立,只能是听课者的身份不同,放弃课堂教学核心的评判与研究,放大其他非教学本质因素的“督学听课”,实质上是“督学本位观念”的直接体现。就区域督学队伍组成人员来讲,相当一部分退休人员、行政干部、学校领导,他们或许是教育管理的专家,但未必是教育教学的专家,因而进入课堂,很难从专业性的角度对课堂教学提供精准的指导,于是片面与狭窄的督学听课观,也便由此产生。
当然,每位督学都受制于自身专业背景的限制,不可能成为全能冠军,对学校的全学科进行指导。但学科教学都是相通的,既有独特性,又有统一性,在随堂听取非本专业的课时,督学至少要熟悉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对教学的基本方法、评价的基本要义等方面都要准确把握,如此,才能给教师正确的引领。
以督学责任区为平台统筹人员配备
督学听课,重在“课堂”,立足点在“教学”,脱离课堂教学诊断的听课,就失去了听课的价值意义。要做到这点,一方面,需要每一位督学努力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修炼自身的课程与教学指导力,做一名优秀的学科教学专家。另一方面,更应当从督学选聘源头做起,加大学科教学专家进入督学队伍的比例,做到责任区督学兼顾不同学科,均衡配备,逐步建立完善区域学科督导专家库,同时,以督学责任区为平台,以督学身份为载体,深化对一线学校课堂教学的指导力。
督学责任区在开展督导活动时,要实施“分类督导”,根据不同类型的督导活动,抽调不同类别的督学,让行政类督学督导学校管理、专业类督学进班听课。
专业类督学随堂听课,也不能随随便便,也要尽量选择本学科、本专业。责任区不同专业背景的督学实施组合督导,深入不同学科指导不同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发挥教学督导的作用。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充分发挥督导多样化人才的作用,努力为学校教师发展、教育质量提升服务。
(作者系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中国教育报》2019年04月30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