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小事”与导“大局”

作者:毛建国 来源: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06-20 阅读量:0

我承担着三所四星级普通高中的责任督学工作,这三所学校概括起来有这样的共同点:学校名气响、校园大、师生多,且校长都是特级教师,水平高、阅历广、资格老,都是当地有影响的人物。这样的学校对责任督学的学识水平和工作能力是一个考验。如果责任督学不能促进学校进步,就不易取得校方支持,工作难以打开局面。如何找准督导的切入口呢?我试着从学校常规管理的细节,即所谓“小事”入手, 去窥探学校发展大局的基础。常规管理的表象往往能反映出学校各项工作成效,也给责任督学提供了很大的工作空间。 

【案例描述】 

第一次去某校开展督学工作,我没与学校领导打招呼, 进校门后便开始按自己设定的路线,巡查校园常规管理状态, 看看能否从看似井然有序的表象中找出问题来。两个多小时后,我走遍了学校的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艺术楼、体育馆和操场,还真发现了许多不起眼的“小事情”:如高二某班语文教师提问时让 6 个学生同时站立,高三告示栏里的光荣榜透露了学生的考试成绩排名,一教学楼底层的厕所标牌丢损,艺术楼顶层无人灯没人管理,物理实验室实验后垃圾没及时清理,有的办公室电瓶车充电有碍观瞻等等。我找到江苏省镇江中学、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校长后,从了解学校管理的基本构架与特点入手,请校长分析本校管理中的优势与不足,在交流过程中择机把自己刚刚在校园环境巡视中见到的问题枚举出来,还用手机拍摄到的图片来印证。在问题面前,校长作了反思,他说尽管自己天天转校园,但对有些情况可能熟视无睹了,学校常规管理确实需要改进和加强。校长表态要针对我提出的批评,举一反三,再从常规管理“小事”抓起,来提高办学水平。不久后我再去该校复查,发现上次向学校提出的几处管理欠缺问题已基本消失。更让人欣喜的是我提出的问题与建议已引起了校方的重视,学校开始对管理组织结构、管理方法与手段、管理扁平化领导等发展“大局”问题,进行了科学且深入地思考。 这些思考将为学校酝酿今后改革发展提供了一个着力点。 

【案例分析】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的《中小学责任督学 挂牌督导办法》第三条规定了责任督学的五项职责,一是对学校依法依规办学进行监督;二是对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进行指导;三是受理、核实相关举报和投诉;四是发现问题并督促学校整改;五是向教育督导部门报告情况,并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在这五项职责中,最重要的是责任督学需要善于发现问题,只有发现了问题才谈得上监督和指导。从学校常规管理入手发现问题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好方法。好处之一是常规管理检查给责任督学提供了最自主的督导平台。这类检查一般不需要学校行政提供额外帮助,不受时间地点和学校活动的限制,从偶然中找到必然,操作简单易行,对责任督学掌握第一手资料起着“带路”作用。好处之二是学校常规管理涉及面非常广,便于督学找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往往能折射出学校德育成效、 教学情况和师生精神风貌。督学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 切准校弊,帮助学校改进工作。好处之三是检查常规管理相对能够拉近责任督学与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责任督学发现的学校常规管理方面的不足,往往是学校领导乐于解决的问 题。许多“小事”不是什么原则性的问题,无需向上级打“小报 告”,只需学校引起重视,这些“小事”便能改正。“小事”解决好了,可以让学校感觉到督学存在的作用,也能让督学感受自身存在的价值,从而让“办好学校”成为学校行政与责任督学的共同追求。 

【案例反思】 

把督查学校常规管理作为切入口,是责任督学熟悉工作环境、明晰具体任务、探索督学方法的有效路径。从查找问题出发到改进不足落脚,是督与导的工作周期,责任督学应该循着这个周期努力工作。除此以外,责任督学督查学校常规管理还有三项要领:一要明晰角色,做校长的参谋,不做校长领导,要善于出谋划策,杜绝越俎代庖;二要寻根溯源, 滴水见太阳,学会从表象中分析出倾向性问题,从偶然中找 12 到隐藏着的必然,要善于小中见大,避免惜指失掌;三是要 注意方式,向校领导或当事人反馈情况要注意时间和场合, 要善于切中弊端,防止不得要领。 

如果把督查学校常规管理分为督学工作的起步阶段,那么两年多的督学工作我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督小促大,即督常规小事促学校提升;第二阶段是督大促小,即督学校章程与规划制订等大事,促学校精细化管理。两个阶段的督导方法可以归结为两句话:督常规细节促法规执行,导发展规划促学校提升。我想,这两句话也是我忠实执行国家 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的真实写照。

(作者职务:江苏省镇江市教育考试院原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