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督导检查中合力优化学校内部管理

作者:杨俊权 来源: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06-21 阅读量:0

【案例背景】

我担任责任督学的第四小学是一所县城小学,学校的领导班子和教师都是从县内各小学遴选进来的,管理能力和教学水平都很强,但也常常会忽略一些细节,有些方面的管理没有精细化。一是寝室管理没有形成常态化的精细化管理,管理员对怎样管理学生宿舍不够清楚,导致学生宿舍内的整洁、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等方面得不到加强;二是食堂管理方面安全意识不是很强,在食品留样、餐具消毒、工人着装等方面要求不严。

【实施过程】

为了督促和指导学校加强精细化管理,我首先根据相关文件和领导工作要求及以前在学校常规管理上的一些经验,从功能室管理(含实验室、图书室)、寝室管理、食堂管理、教育管理和教学常规管理五个方面列出了78个指标,每个指标都有较为详细的目标要求。到了学校后,我先与学校班子主要成员碰头,与他们一起讨论我列出的78个指标要求,在学校管理和检查工作上形成共识,并且要求学校分管领导每周检查一次,管理员每天检查一次,而我作为责任督学,每月不定期检查一次,检查结果与绩效考核和年终考核挂钩。

与学校班子达成共识后,我与学校主要领导一起,按照78个指标逐项开展检查。每到一处,我都对相关指标要求进行解说,让相关人员明白应该怎样去做、怎样去管理、怎样去进行自我检查,同时向他们指出做不好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让他们明白问题的严重性,从思想上提高对这项工作的认识。在检查学生寝室和食堂的时候,我明确地告诉管理员,学校的食堂和寝室管理不到位,除管理员对管理上的要求和怎么去做不够清楚外,最主要的还是思想认识不足,认为不会出什么问题,或者是不会出大问题,这种思想会害自己、害学生、害学校。

【案例分析】

是什么原因导致学校管理不够精细化呢?主要原因还是学校领导对精细化管理不够重视,分管领导没有把工作做细做实。其次是“责任督学,挂牌督导”没有引起学校领导和社会的重视,得不到很好的配合,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通过这个案例,我有以下思考:

一是责任督学个人进校与领导、责任督学协同进校相结合,提升挂牌督导效益,为今后的经常性督导奠定基础。“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在我国还是一个新鲜事物,还没有得到所有学校的领导、教师的认识和接受。因此,责任督学到学校开展督导工作,可邀请县督导室领导或教科局领导一起去,领导到学校检查工作时也可叫上责任督学一起去。这两种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宣传督学和督导工作的重要性,放大责任督学的权威性和正当性,对宣传“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引起学校领导和社会的了解、重视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更有利于今后责任督学开展经常性督导工作。

二是积极开展经常性督导,落实督导效果,增强对学校管理方式的影响。“责任督学,挂牌督导”的主要工作是进行日常化的经常性督导。“经常性”就意味着不是偶尔来一次专项的或者专题的督导,而是经常性的,常来常往的,是学校、督学双方都要负责的,所以必须落实督导效果。责任督学将身份、通讯方式向社会公示后,将自己和社会的监督联系起来,成为社会监督的渠道之一,从体制上促使学校不断规范和完善自己的办学行为,以此影响学校的管理方式。

三是加强督导队伍建设,提高责任督学督导水平。我县的责任督学绝大部分是兼职的,他们本身就有很多工作任务,要开展经常性的督导工作,经常是忙不过来,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要多聘一些退休干部作为专职的责任督学。二是很多责任督学没有经过培训学习,督导水平不高,可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请专家到县里对责任督学进行培训,同时创造条件争取机会派责任督学到外地参加培训学习,不断提高责任督学的督导水平。


(作者职务: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