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门”“预约”两相宜,唱响督“教”“好声音”

原创:吕建 来源:督学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19-07-09 阅读量:0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渠道,听课是责任督学开展教育督导工作,帮助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责任督学听课,可以推门听课,也可以预约听课。推门听课侧重于“督”,有一定刚性,旨在了解学校教学常规,了解学校贯彻执行上级教育政策情况,更关注常态,有兜底意义;预约听课侧重于“导”,是柔性的,旨在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关注发展,能预约“精彩”,促进“生成”。那么,责任督学听课是“推门”,还是“预约”呢?

大“预约”,小“推门”。责任督学对学校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常规督查,宜采取大“预约”,小“推门”的听课方式,即只对听课的时间段进行约定,而其它如听课对象、听课节数、具体时间均不提前约定告知。既“预约”,又“推门”,能形成“抽听”效应。所有教师都有可能被听课,他们就得至少在一个时间段内有“备”而教。因有“备”而规范,从而促进他们课堂教学规范化水平的提高。同时,一定范围和时间上的随机,能让责任督学避开一定的人为干预,直击教师日常教学行为和素养,采集“原生态”的课堂教学信息,获得督“教”制高点和主动权。

先“推门”,后“预约”。这种听课方式适用于教学常规失范、家长投诉较多的学校或教师。接到家长投诉,责任督学为了核实投诉内容的真实程度,有必要采取推门听课方式。这个时候推门听课,对教学失范者是一种“威慑”;对不实投诉可以以采集到的真实信息予以回应。若失范属实,经过整改,学校或教师教学常规恢复正常以后,责任督学可有意识地预约听课,以示对学校或教师整改效果的肯定。

先“预约”,后“推门”。对管理质量较高,教学常规正常,又积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责任学校,不妨先采取预约听课方式。这时的预约听课有研究性质,可惠及广大教师,不但要预约听课对象、听课时间、听课内容,更重要的还要预约教学理念、听课人员。事实证明:“约课”不会 “失真”“变味”,反而会因为有“约”而提高听课的“性价比”。通过预约听课,责任督学与师生之间形成了互信关系,对一些有较高专业成长需求,又没有预约要求,自愿被“一对一”听课的教师,则可以采取推门听课方式。不再拘泥教学时间、内容、课型,无需关注方法、模式、理念,只要听,而且听后即评,就可实现“教”(教师)“督”(督学)相长,助力教师专业提升,为培养区域名师蓄力。

少“推门”,多“预约”。中小学校责任督导挂牌督导的成功实践表明:指导职能已经成为责任督学经常性、常态化若干职能当中分量最重、需求最旺盛的工作职能。指导是责任督学的出发点、归宿地,是其重心、价值和生命力所在。结合上文所述,建立在和谐“督”“教”关系基础上,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更关注“技术”而非“态度”,助力指导职能实现的听课方式,预约听课优势明显,推门听课可作为“备选”。侧重于“导”的责任督学工作实务——听课,自然应该多“预约”,少“推门”。

预约听课是教育督导的进步,它体现的是协商式督导理念,即以师为本、人性至上的理念。这种理念在教育督导实践中,表现为平等、互动、对话、交流,体现出的是尊重与信任、接纳与融合。责任督学放下身段,满怀赤诚走近教师、走进课堂,不带“官相”和行政命令,有的只是真诚交流与无私帮助,课堂充满着催人奋进的力量。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上课,教师会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充满燃烧的激情,拥有被认同的自信,体验专业发展和生命成长的快乐。因此,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精神解放意义上说,责任督学听课应该少“推门”,多“预约”。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根据督导目的和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听课方式,实现“推门”“预约”优势互补,才能唱响督“教”“好声音”,促进教师专业提升和学校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吕建,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专职督学、烈山区第五督学责任区主任督学(第1期国家级教育督导网络培训班参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