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偏远农村学校教育质量之困

作者:陈刚 来源: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07-09 阅读量:0

【案例背景】

古龙小学位于重庆市大足区最偏远的山区,没有集市,生活不便。学校主体建筑重建于1998年,在“两基”、“普实”验收之后,长达16年的时间里,学校干部教师极少流动,学校工作以保运转为主,软硬件建设严重滞后。学校呈现观念陈旧、校园破损、设备设施老化、校园文化缺位、教育质量低下的“暮年”现象。

【案例描述】

我挂牌古龙小学后,立即着手开展督导调研,梳理出的问题有:一是干部教师流动少,学习培训少,知识储备不足,发展动力不足;二是教育经费不足,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落后;三是师资不配套,专业教师不足;四是目标不明,措施不力。问题令人揪心,质量令人担忧。

针对问题,我再次深入学校,与干部教师进行座谈,认真听取意见,分析问题,鼓励教职工重拾信心,努力工作,在现有条件下干出业绩,无愧于心。同时,将收集的问题,及时向上级部门及相关领导反映,争取领导关注和支持。

为指导学校走出困境,我反复查阅资料,咨询专家意见,征求学校意见,最终确定“以外促内,以点带面,整体规划,逐步推广”的指导思路。以特色校园建设为突破口,优化育人环境,激发爱校热情和干事激情。我们立足乡情校情,确定了以“石”为魂,以茶文化和书法文化为载体的校园建设方案。以“千锤百炼育英才”为引领,加强教师培训,净化美化校园;充分发动师生参与,在校园营造浓浓的茶文化和书法文化氛围,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增强师生自信。

但此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多年的习惯要纠正,有教师心生惧意,怕“出丑”,或认为是增加负担,不愿参与;甚至有个别老师嗤之以鼻,认为这是不务正业。为此,我反复与教师交流,帮助教师转变观念,克服畏难情绪,激活进取之心,主动参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为确保相关工作有序开展,我还与学校一道完善了特色校园建设工作制度。

通过三年努力,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攀升,综合目标考核名列同类学校前茅;特色校园建设成效显著,师生多次参加区级现场比赛获一等奖,并多次被重庆电视台、大足日报社报道,受到区委、区政府领导关注。学校还多次承担片区特色校园建设现场会,并作经验交流。现在,古龙小学师生乐观自信,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案例反思】

督学三年,一所偏远农村薄弱学校转化为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学校,倍感欣慰!督学大有可为!

督学要做问题的发现者和诊断者。到学校,我看到的是校容校貌,感受到的是干部教师的精气神。督学要带着一双慧眼,从细节中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深入调研,查找病因,科学用方,才能督之有效。

督学要做问题的反馈者与跟踪者。反馈不是抱怨,更不是告状。督学要客观分析学校现状及历史,主动与学校沟通,达成共识,让干部教师乐于接受督学指出的问题,提出的意见建议;督学还要主动向上级督导部门及领导反馈,争取领导的关注和支持。对发现的问题,要建立台帐,跟踪整改,务求实效。

督学要做学校发展的指导者与参与者。督学要德才兼备,坚持学习,才能有的放矢,令人信服。督学不是高高在上的命令者,而是学校发展的指导者和参与者。只有与教职工一道,为学校谋发展,为老师谋福祉,才能获得大家的认同,有效开展督导工作,助推学校发展。

督学要做经验的提炼者与推广者。督学不只对一所学校负责,还要促进责任区学校共同发展。督学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反复提炼,并在一定范围内宣传推广,共享发展成果。如,古龙小学建设经验在责任区内交流,在区级、市级媒体展示,都对本责任区学校有较大参考借鉴价值。


(作者职务:重庆市大足区万古督导责任区副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