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责任督学应该掌握的四种本领

作者:李明天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3-10-11 阅读量:0

自2013年《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颁布以来,各地中小学、幼儿园内时常出现这样的身影,他们也是基层教师,无“官”无“职”,却能让基层的声音促成学校的决策;他们进入学校工作时没有“前呼后拥”,有的只是和风细雨的“把脉问诊”;关注的是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家长、每一个老师内心的回声,这个身影就是我们的责任督学。

“督学”是指视察、监督及指导学校、教育行政机构及其他教育部门工作的教育专业人员。“责任督学”在督学前面加了“责任”两个字,就更增添了责任感和使命感。督学有没有责任感,责任感强与不强,是扎实有效开展督导、认真履行督学职责的关键。国家《教育督导问责办法》对督学“玩忽职守,不作为、慢作为,贻误督导工作”同样要进行问责,责任督学重在监督与指导,核心是如何落实“责任”二字。那么,责任督学应该如何落实“责任”,赢得挂牌学校管理者的信任呢?笔者自担任责任督学工作以来,用独特的督学视角走进学校,走进教室,走近教师,走近学生,思考教育,感受着教育督导路上不一样的风景……在漫漫督学路上,我深深地感到,责任督学的督导不在乎技巧,而在乎是否用心用情。作为督学,在参与挂牌学校督导过程中,我希望自己能成为别人期望中的自己(“评”有标准、“促”有成效)!也愿意尽我所能,一步一个脚印,与广大同仁一道,实现督学幸福梦。我认为责任督学应该用真情和真心深入学校,实实在在地帮助学校、服务学校、引领学校,从而让责任督学无愧自己的责任,更加赢得信任!

一、当好三种角色、定好位子

目前在很多人对“责任督学”依然存在偏见,就表象而言,有人觉得督导是个“软任务”,不可能有吹糠见米的效果,但其实“虚”的形式里面蕴含很多“硬”指标和刚性要求,“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家丑不可外扬,报喜不报忧”之类的情况还是有的。那么“责任督学”到底是什么?

首先,我们要明确四个“不是”:即不是纪检、监察部门来查处问题的(和学校并非猫鼠关系);不是教科研部门来研究专业、学术问题的;不是职能科室来推动行政工作、挑毛病的;不是教体局的钦差大臣来学校查找问题的。

其次,责任督学具有四个“特性”:一是提出建议,出好点子;二是宏观调控,把握方向(涉及方针、政策);三是高瞻远瞩,建树未来(特色、文化非一日之功);四是实事求是、中规中矩(并非一定唱“黑脸”,也不一定说好话)。督导,顾名思义,其“督”即督查、监督,“导”即指导、引导。今日之督导,要从过去的重在“督”向重在“导”转变,突出引领性,引导学校向更高水平迈进。

第三,我认为责任督学应该当好三种角色。即教育局的“千里眼”、各种教育矛盾的“缓冲板”和学校与社会的“连心桥”。为确保学校和谐稳定发展,提高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尽绵薄之力。因此,责任督学要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我们的工作目标是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以微观、不定期为主,力争能为学校协调解决1—2个问题,以治标为主,为治本建言献策。我们的“督导”要力求一次督导,让学校改进一点、发展一点。

概而言之,责任督学是教育体系中一个“特别”的群体,其作用是促进和保证国家有关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保障素质教育实施,促进教育目标实现,具有专业性与行政性的综合功能。

二、树立严实的作风、找准路子

(一)要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居高临下,指手画脚;一种是缩手缩脚,少说为佳。责任督学是在自己所在区域的学校履职,任务并非特定。但我们要用好教育督导这个平台,不要有太多的顾虑,更不能畏首畏尾。

(二)要防止一个现象:督而不导,导而不实。责任督学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工作方式,“督学公示牌”挂在校门口,“督学证”挂在胸前,责任督学在校园巡视,要形成一种惯例、一种威慑。要在督导中做到:一是中心工作,每次进校必督必讲。针对校情,围绕教育局中心工作,对其中两项规定动作(依法依规办学、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讲明白,督到位。二是常态工作,重点推进。三是学段不同,侧重有异。比如幼儿园,督导重点是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防止校园欺凌,监督配餐安全;小学的督导重点是“双减”落实、学生安全和服务性收费、代收费;初中的督导重点是非考学科课程开设及资源保障、周边环境及热点问题;高中的督导重点是突出办学思想、办学行为、课程改革、教学质量及学生住校安全。四是进校之前,摸清两头,即教育局最近在抓什么?学校现状是什么?带着既定目标下去,一次解决或引导1—2个问题,驰而不息,积小胜而大胜,工作循序渐进,长此以往必将有所成就。

三、整合关键信息、开好方子

美国教育督导流行运用观察法、检测法、调查法和访谈法。这四法也是我们在视导过程中经常用到的。目的在于通过看、听、测、访、查、思等环节,从发展的视角找到关键点,采集丰富、多元、动态的信息,实现督导的五个目标,即获取信息、发现经验、诊断问题、评价质量、促进素质教育实施。

我们的挂牌督导应该掌握“望、闻、问、切”的本领,为学校的发展把脉问诊。望,通过看现场、看资料、看状态等来整体把握,验证有效信息;闻,在督导中听取校长、老师、学生的言行,捕捉有效信息;问,用指向明确的“询问”(问卷或其他方式的调查),有意引导,敏锐地捕捉问题,从中提炼有效信息;切,通过望、闻、问的过程与学校沟通,切中学校发展的动脉,整合有效信息。

作为学校“挂牌责任督学”到责任校究竟看什么?听什么?我认为所谓“看”“听”的内容一般包括校园文化环境、校容校貌(重点是卫生死角、安全隐患)、学生行为习惯、整体风气、橱窗标牌等文化呈现是否准确、规范,班级、办公室文化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正能量,功能室、会议室布置能否体现各室特点;备、教、批、辅、测等教学常规落实与否。比如,学校是否有出现违背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事,有无违背“以人为本”根本理念的现象。作为责任督学除了细心观察外,也可以巧设提问、情景设置等方法掌握第一手信息,比如,和学生座谈中了解他参加了哪些兴趣小组活动,收获如何;让教师结合自身实际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和体会;在走廊、通道有意放置废弃物,以观察学生的反应等。

通过对学校的督导,采集整合丰富、多元、动态的信息,找到关键点,从而准确地诊断出学校存在的问题。如果说敏锐地发现学校的问题是督学的水平,那么,勇于直面问题就需要督学的胆识。针对问题,能够开出科学的、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子”才是责任督学的智慧和最高境界。开出的“方子”应该充分听取学校的意见。实践证明,凡是双方一致性程度越高的“方子”,学校接受性越强,整改和反馈效果越好。

四、把握督导方式、引好路子

我们大家各自都是教育发展路上的过来人,可以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与校长交流,发扬成功经验,克服短板之道,亦可以朋友的姿态,平等的身份近距离互动。因为彼此有共同的感受,督导会更具亲和力、说服力。作为督学,注意督导的方式很关键,如果不注意就会导致形式大于内容,为了避免这种状态,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下校方式“四不定”,力求把督导的随机性做到常态化,把“虚”事做实。(1)何时下校不固定。一来避免给学校添麻烦,二来也便于督学开展工作;(2)在校时间长短不确定。视实际需要可长可短;(3)督导内容不固定。应视学校实际各有侧重;(4)督导方式不限定。如巡查校园、观课、随机访谈、问卷调查、参加有关活动等均可适当采用。

二是督导目的要确定。要以督促、促进工作为根本,既不能只督不导,也不能重督不导,更不能不督不导。正所谓“有督无导为空,有导无督为松,不督不导必崩”,以此破除“督导就是找问题”的误区。我认为原则上应以激励、引导为主。每到一校之前,尽量收集该校的一些正面信息。责任督学的角色之一就是要做“典型经验的发现者”。发现学校的创新之举、闪光之处,要善于向其他学校做好推介,从而扩大正能量。

三是谨言慎行要笃定。所谓“谨言”,就是讲究语言艺术,把握好说话的“度”,体现厚重包容,潇洒大气的督学风格。要充分尊重学校,不扰师生,不影响常态工作。

最后,我经常想一个问题,我们靠什么去做好责任督学的工作,靠什么让别人服你。我想从这几点思考:一是权力。虽然教育督导委员会赋予了你督导的权利,但是,我认为靠权力开展工作是苍白无力的。二是靠私人感情。这个可能有一定的作用,但靠私人感情做工作,别人会在内心鄙视你。第三,靠个人的专业素养、工作能力和敬业精神。这一点才是根本,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个人的自身修养。“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最好的管理莫过于示范。”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不断前行,做一个有情怀的教育督导人!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第一督学责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