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时,能否把记录的工作交给学生,变他律为自律,引导学生发现自我、全面而有个性化地发展?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在2011年就自主开发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引导学生发现自我,从而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教师是评价工作的主要组织者,评价平台设计既要考虑学生填写方便,又要考虑教师使用便捷。为教师提供简单易行的操作方法,让平台成为教师的助手,教师才会乐意参与其中,自觉地把评价工作当成分内事,评价工作也才可能持续推进。
怎么让教师有积极性参与而又不增加教师的工作负担呢?我们的做法是:
1.建立学生成长电子档案,一号到底。学生及家长以学生的身份证号登录,这是每个人的识别码,班级流转,档案跟随学生走,学校不需要专门地方、专门人员保管学生的成长档案袋和标记性成果,所有成果通过文字、图片上传到电子平台上,实物、模型由学生自己保管备查。
2.对一些可操作的数据设计了生成性统计程序,平时可以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用不同颜色区分学生填写的数量,让教师心中有数。我们还给出更细化的表格,每个学生、每个栏目的填写情况都一目了然。具体到某一项,学生填写的质量怎么样,都可以随时查阅。
3.开发“批量导入、导出”功能,减少机械重复劳动,切合学校规模较大的实际。学校已经连续5年在学期结束的时候不发综合素质报告单,由学生在家里上网查询。学校只给没有上网条件的学生提供书面报告单。
如何推进评价的常态化
不少学校综合素质评价的工作都是任务式、走过场,平时没有积累,到了学期末或毕业前作为突击任务一次性完成,这也是教师们感到评价任务过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只重终极性评价,忽略过程性评价,学生平时经历的许多有意义的事情,当时感受良多,印象深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淡忘,失去了自我教育的时效性,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与矫正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更有甚者,因保管不慎,将整个班级的档案丢失,事后只能应付式弥补。这样的评价活动背离了评价的初衷,偏离了评价的目标。
怎么推进评价的常态化以克服这一弊端呢?我们的做法是:
1.平台界面力求简洁实用。平台的用户分为学生、班主任、学科教师、学校领导、德育教师、教务教师、心理教师、家长和系统管理员这9类人群,每个用户都能及时便捷地看到对应权限的内容,填写他们应该填写的栏目。学生负责记载自己成长过程中有意义的经历;家长在学期初和孩子一起确定学期目标,平时督促孩子认真完成各项任务,并对孩子的表现进行评价;班主任是班级平台的管理员,负责记载学生的日常表现、本班用户的常规管理,审核学生填写的内容,以及对本班学生进行评价,并决定记载内容的公开范围。我们还自主开发了理化生实验技能考核,信息、通用技术的操作考核,中文演讲和书写、英语口语和书写的水平考核等项目,把以往部分学生不太重视的内容充实到成长记录中,引导学生全面成长。
2.开发了成长记录平台点赞和评论功能。学生可以把自己在平时学习生活中经历的一些事情,发布到平台上,及时分享成长过程中的点滴快乐和思考。他人点赞和评论功能的设置,激发了学生写实性记录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彼此参加实践活动和写实性记录的关注度。学生填写自己的成长记录的热情得到空前的提升,学生参与各类活动的愿望更为强烈。
3.通过生成性数据统计提高管理效能。学校对填写任务进行层层分解,对填写情况进行统计,既有班级内部统计,也有学校层面的统计。学校每个月都会公布各班填写的情况,提出指导性意见,及时督促、提醒学生按时完成相关工作,学生也就由一开始的任务式完成逐步变成后来的习惯性完成。
4.主动为学生搭建舞台,提供成长机会。填写过程的常态化促进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常态化。如果不参加相关活动,对应栏目就没有可填写的内容,自己又不好意思也不敢随便填写,反过来促进了学生积极组织、主动参与各类活动。近几年的周末、节假日,学生主动参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主动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远远超过以往,并且还带动家长和周围人共同参与服务活动。如今,学校的所有学生社团、活动小组都人数爆满,每个学生都形成了常态化参与活动的意识。
5.全天候开放电脑房和电子阅览室。少数学生家中没有电脑,寄宿的学生一周回家一次,无法及时填写成长经历。学校就鼓励学生利用课间或信息技术课进行填写,或者随时向老师借用电脑填写。常态化的填写让学生的体验感悟能及时分享,避免了集中填写的紧张匆忙或因间隔时间较长而淡忘的现象。
如何保证评价的真实性
高校不愿意使用中学提供的综合素质评价材料,根本原因是对这些材料的信度存疑。没有信度就没有价值。让学生把应该公开的内容晒在网上,对每个学生都有很强的约束力。我们规定,学生填写的相关内容,都必须提供必要的描述性文字以及可供下载的证明图片等附件资料。上传资料必须经过班级管理员(班主任)把关,审核通过以后才能在平台上展示。对于每个上传资料的人(包括教师),平台都会自动保留其姓名。这样的公开、透明,既增加了评价的严肃性,保证了评价的信度,真正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引导作用,又增强了平台的生命力,形成了积极的导向,让平台的参与者都格外诚实守信、谨言慎行。学校一位体育教师说:“以前,有些班主任偏爱文化成绩突出的学生,即使学生体育成绩差,评先评优时也想办法改分数,让他们评上。现在体育成绩直接上传到平台上,谁也改不了。学生、家长和老师也就重视了平时的每一节课、每一项测试,学生体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评价过程的公开透明,将不诚信问题完全消灭在萌芽状态。我们建立了三大制约监督机制。一是公众监督机制。各个学生除隐私外的记录内容是公开的,平台的每个评价主体都可以随时随地调阅。二是质疑复核机制。平台参与者可在专门界面向管理员发出质询指令,系统转交相关人员进行复核,并及时反馈复核结果。三是调控保证机制。所有数据上传一段时间以后,就不能再随意改动。学生各学期综合素质评价表由系统自动生成;学生选科后,所有资料自动流转到新班级;学生毕业时,所有评价表格由平台汇总生成,一次性输出。
相互监督并不是最终目标。学校希望所有学生通过查询其他同学的成长记录受到启发,学会反思,达到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学生成长记录平台为每个学生建立了一个坐标系,既可以纵向看到自己的成长轨迹,看到自己的进步所在,也可以横向看到与别的同学的差距,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
大数据时代为综合素质评价创造了更为开放的条件。随着全国学生学籍信息联网,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对人发展的促进作用将会更加明显。我们对“互联网+综合素质评价”充满信心。
(作者系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