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诚信评价体系 确保评价结果可信——山东潍坊高新区东明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诚信体系完善工作纪实

作者:李玉良 张淑霞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8-03-08 阅读量:0

那是几年前期末考试后的一天,东明学校八年级班主任王老师坐在电脑前,面色凝重地盯着屏幕,心事重重。

屏幕页面所呈现的是综合素质评价中学生互评结果。在评议品学兼优的班长时,几乎所有学生打了满分。但是,有一个学生打了全班低分。

在全班认可的情况下,出现低分。是这个同学发现了班长表现不好的方面,还是因为个人偏见或者个人关系影响了评价的诚信与公正?

此事引发了学校对诚信体系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思考:潍坊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刚性使用到高中学生录取当中,其结果使用的高利害性对此项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受评价方式的制约,评价结果的客观、真实、有效成为学生、家长、社会关注的重点。

经过调查研究,探索实践,学校终于构建起科学完整的体系,确保了结果的可信度。

建立科学规范、引导全面发展的诚信评价操作体系

根据国家、省教育部门确定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创新实践五个评价维度,东明学校完善了“主观评价+客观评价+底线管理”的评价操作体系。

1.抽象内容活动化,提高评价的可操作性

把思想品德等五个维度作为一级指标,每个维度分解为相应的评价要素(二级指标),分解到具体的学生活动中,用活动行为表现作为主观评价的三级观测指标。

2.评价方法多样化,关注青少年成长特点

学校采用学生写实记录代替主观评价中的自我评价。写实记录包括自己经历的典型事件特别是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效、标志性成果、过程性证明材料等;写实记录在班级内公示,接受同学、教师监督,如有造假,实行一票否定;教师根据学生写实记录,进行解读、分析、评价,促进学生不断改进、提升。

针对青少年成长阶段特点,本着保护学生天性自由发展和心理健康的原则,评价体系中加入底线管理。底线管理明确了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触碰的行为红线,有效约束了青春期学生的多次冲动犯错。

3.评价内容典型化,重在引导学生自我发展

为了让评价真正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动力,学校以“日常写实记录”为基础,“学期评价”和“毕业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常态化实施评价工作。“日常写实记录”重点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节点事件,影响学生“三观”形成的重要经历,重在道德品质的自我挖掘,发展过程的自我认知,成长行为的自我反思;“毕业评价”综合六个学期评价情况,确定各学年评价结果在毕业评价中的权重为25%、30%、45%。

建立内外结合、提高学生素养的诚信评价保障体系

基于学生成长特点的诚信教育,在活动中内化到学生心灵深处,更是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体现;完善规范的诚信保障体系,从外部保障诚信评价的顺利开展。

1.开展形式多样、符合青少年发展特点的诚信教育

纳入入学课程,引领诚信评价。学校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作为初一新生入校课程的第一节、家长课程的第一堂课、新教师入岗培训的第一讲,使师生、家长从初一入学时就明确内容和要求,将诚信评价、全面发展、特长突出这一成长理念宣传到教育全体。开展“诚信做人,提升修养”演讲、征文、诚信评价宣誓活动。在日常德育活动中加强诚信文化融入。

2.建立规范科学、利于工作顺利开展的诚信制度

学校建立评价方案修订和审批制度、评价方案备案制度、师生诚信评价承诺制度、评价结果公示及逐级签字确认制度、评价结果备案制度、申诉复议及倒查问责等系列制度,既对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过程进行了规范,又明确了学生、教师、家长、学校等职责,还明确了违反规定要担负的责任。

3.开发便捷有效、保障评价结果可追溯的信息平台

学校个性化开发评价信息平台,翔实记录评价过程中的数据。记录内容包括学生写实记录、标志性成果、过程性材料,学生互评、教师评价记录等。信息平台既保障了所有数据有记录、有依据、可追溯,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又保证了评价数据的客观、有效。

长期的探索实践,东明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成效卓著,诚信评价体系日益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变了学校、教师、家长的育人观念,进而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