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时尚要不要追

作者:周国华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8-08-31 阅读量:0

在一节以《散步》为内容的公开课上,经过简单的课堂导入环节,授课教师说:“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遍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然后再说说自己的初步印象。”

于是学生们开始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他们选择的阅读方式差别很大,有的默读,有的轻声读,还有一名男生自得其乐地高声朗读,声音非常响亮,表情特别夸张,似乎十分投入。学生们读完课文之后,执教教师特意表扬了大声朗读的男生,同时请他简单谈一谈文章内容和初步的阅读印象。这名学生慢腾腾地站起来,挠着头皮,说了几句不着边际、让人感到不知所云的话。于是,执教教师又请其同桌的女生谈一下阅读感受。这名女生站起来,带着几分愠怒说:“这么吵,没法专心读书……”听课教师感到很意外,执教者更是涨红了脸,连忙请这名女生坐下。

笔者观察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时下在各类公开课堂上很时髦,因为它貌似体现了教师对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尊重,多数课堂也没有因为这种提法而出现什么意外。但今天这名直率的女生,终于揭穿了“皇帝的新装”。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不等于无视教学规律,不问实际效果。课堂教学不但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教师不能因为追求所谓个性化学习的“时尚”,就忘记了教学的目的,舍弃了教育的根本规律。

以语文课上阅读为例,通常有个人默读及轻声读、集体大声朗读以及表演式朗读等形式。默读,是最普遍的一种阅读形式,学生课外阅读报纸杂志或者名著时,基本上与成人一样,会采用默读的形式。因为这种阅读形式,既有利于集中注意力感受文字内容,又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

轻声读,一般适用篇幅比较短小的文章。运用这种方式阅读,可以调动多种感官来细细品味、慢慢咀嚼,精神会更集中,情感会更专注。要对一些语言比较优美的文章或语段加以背诵时,不少学生也喜欢采用这种方式。这其实跟各人的阅读喜好有关。

大声朗读,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胆量。当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比较拘谨时,可以适时采用这种方式调节一下课堂氛围。当一些学生回答问题声音较小时,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大声朗读,打开嗓门、调高音量,这样有助于学生较快进入学习状态。训练学生掌握正确的字词读音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因为这不仅有利于阅读者自我纠正,也便于同学和教师帮助纠正。

表演式朗读,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综合使用自己声音和肢体的表情达意能力。这是一种要求较高的阅读方式,其中包含着很多朗读技巧。这种阅读方式只适合用在课文学习的中后阶段或者演出彩排,适用于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有了准确把握之后。如果学生刚拿到一篇课文,就用这种方式阅读,其呈现的姿态一定是做作的,表达的情感也一定是虚假的。

当然,以上这些阅读形式并没有特别清晰的界限。学生在独立学习的时候,觉得哪种方式最适合此刻的阅读心境,最有效果,就可以采用哪种方式。但在课堂这种集体学习情境中,教师首先应当设身处地考虑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感受,尊重教学规律,然后才考虑课堂的呈现方式和表面效果。教师如果有这样的教学意识,那些表面上花哨热闹的课堂“创新”就可以少许多。

就语文教学而言,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而不是为了体现所谓尊重学生个性的“形”,而忘了语文教育的“实”。上述教学环节中,如果教师注意了这一点,就不会出现那样的尴尬。

(作者单位:江苏东台市弶港农场农干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