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轩:中国儿童文学需要重新面对现实主义

作者:却咏梅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8-11-01 阅读量:0

“我与曹文轩老师是一代人,我深深地理解他笔下童年的苦和苦难。让人感动的是,作品中的主人公面对这种苦和苦难,没有沉入到黑暗中去,他们心中始终充满了亮光,这正是表达了现实生活中人性最为美好和伟大的一面。”在近日由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少总社联合主办的“曹文轩现实主义儿童文学创作研讨会”上,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校长田树林说,我和学生们一起读《草房子》《青铜葵花》,通过他们的感受和眼神,我能感觉到这种温暖和优美的文字,在孩子们的灵魂中植下了一方净土,从而长出一朵朵纯净快乐而坚强自信的莲花。

此次研讨会以“担当”“悲悯”“初心”为话题,北京大学教授、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曹文轩与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媒体、师生代表百余人展开研讨,中少总社还在现场发布了插图版《草房子》《青铜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等曹文轩在该社出版过的全系列作品的有声朗读版。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金波认为,儿童文学无论用何种体裁与技巧,心中都要有现实生活作为支撑。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之路说,社会上推崇的儿童文学多是一些温馨、明快的,甚至是搞笑的作品,但另一类深刻的、直抵儿童心灵的儿童文学,却很少受到鼓励和推崇。事实上,我们在创作中不应回避这类题材,作者在书写苦难时,也蕴含文学的审美、担当与悲悯,歌颂了人性的可贵与美好,孩子在看到苦难的同时,也能唤起他们走出苦难、面对未来的勇气。

“现实主义精神,是人类文学史的魂。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基本上都是现实主义精神的产物。但到了上个世纪中期,这一精神渐渐地不再像从前那样被强调了,代之而起的是‘虚构’‘想象’‘幻想’——这些词成为作家们说来说去的高频词,现实主义淡化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的目光渐渐从历史、从现实之上挪移开了,而这些恰恰是文学创作的根本性资源。现实的神奇、出人意料以及其背后复杂而丰富的含义,远远超出虚构、想象所能给予我们的。”曹文轩坦言,“现在很多创作对现实主义精神的淡忘,不仅对现成的、绝妙的故事视而不见,而且还逐渐忘却了‘功夫’二字,忘记了对功夫的操守,比如现在的一些儿童文学图书封面和插图,大多只有创意,而没有功夫。有价值的创意是建立在功夫之上的,中国的儿童文学是不是需要重新面对现实主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