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毛亚庆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社会情感学习与学校管理”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全国中小学校长(园长)培训专家组副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文科学术委员。曾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研究领域:教育领导与学校管理改进。
课堂是学习型共同体社会,体现着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性与复杂多样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中产生个性化心理体验和心理感受,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心理现象和社会心理过程。然而,在知识主导的课堂教学中,社会情感这一重要的心理过程往往被漠视、被忽视。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社会情感学习?教师须具备一定的社会情感学习观念和能力,并将其融入教学实践中,探索关于社会情感学习的教育意义和价值,并形成理论和实践的互促与共生。
本文以《坐井观天》教学为分析案例,说明教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社会情感学习。
首先,在教学内容中融入社会情感学习理念。美国课程论专家古德兰德将课程分为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以及经验的课程五个方面,其中领悟的课程就来源于教师对课程文本的阐释与再构,以便创设适合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课程内容,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具意义与价值的“经验的课程”。换言之,教师要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学生学习能力与水平的研究、结合教材预期的目标,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自主权,进一步读懂教材、吃透教材、活化教材,使课程的内容能够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与水平。在教学设计中,使学科知识的教学与社会情感学习建立联结,使教师关于社会情感学习的理念与学科教学实践之间产生迁移,使学科课程教学充分体现社会情感学习的精神特质或理念品质。
如在《坐井观天》一文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续写课文。具体过程是,每一名学生先通过个体学习方式自己写出自己所想,然后通过合作学习方式进行小组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一则插曲。在小组交流时,组内一名学生续写的内容是:“青蛙对小鸟说:‘小鸟小鸟,你说得很对。赶紧下来喝口水吧’。”这一续写,在小组其他学生看来不符合“常识”,更缺乏逻辑,因为多数学生的续写思路是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从井里跳了出来。于是,这名学生遭到了其他学生的嘲笑与起哄。对此,教师不能一概而论,更不可断章取义,而要贯彻社会情感学习理念,聆听并尊重学生想法,疏导学生情绪。这是教学方法层面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在教学方法中渗透社会情感学习元素。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插曲发生后,教师要引导这名学生自己表达续写《坐井观天》的想法。自我表达机会的缺失,一方面可能会导致学生自卑,另一方面则纵容了其他学生对他人轻慢的态度。教师需要采取与学生平等对话的方式,让学生自己阐释观点,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在对话中,学生表达道:“因为文章前面说小鸟是从很远很远的地方飞回来的,她这时候一定又累又渴,所以我说你赶紧下来喝口水吧!”学生对问题的回答远远超出了一般学生的惯性思维,但体现出了对他人的关怀、理解与帮助心理以及敏锐的洞察力、判断力和亲和力。在问题思考过程中,学生所释放出的社会情感学习理念中的“移情”能力,进一步拉近了青蛙与小鸟对话的距离,赋予了课堂生命气息与人文关怀。
因此,在社会情感学习理念渗透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打破“讲授唯一”模式,还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有充分的话语权。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自信心、成就感,也能够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关怀共同体成员,体现同学之间的包容、归属、爱与合作。
再其次,在教学评价中体现社会情感学习的价值。续写《坐井观天》的课堂设计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生成,对教师教学方式以及处理教学过程中生成的实践智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如何评价学生续写的《坐井观天》,成为教师将社会情感学习理念融入课堂教学的关键,也是提高课堂教学品质的核心。学生在小组交流过程中受挫,容易产生极度不自信与不安情绪,如果教师只是轻描淡写或者一般性表扬他的思考有创意,不足以体现社会情感学习理念在学科渗透中的价值,更不能对学生成长产生积极影响。
教师在教学评价中,须抓住学生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移情”能力,从而联系班级管理、日常生活实际,进一步剖析自我对他人以及集体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会理解、包容、体谅。同时,教师也可因势利导,让这名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共同体中的温馨、安全与归属感,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与自信心。
教师对社会情感学习理论的理解与内化,是学科教学能否渗透、怎样渗透以及产生效果的前提和基础。要将社会情感学习理念融入学科课程教学中,教师需精心研究教材、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教学中体现学生本位的人本精神,把握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社会情感不断发展的过程,积极回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
(作者系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