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阅读的教室有光

作者:崔秀俊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9-02-25 阅读量:0

28.jpg

资料图片

一直很喜欢美国诗人惠特曼的一首诗《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常常在想,在孩子们美好而短暂的童年里,我拿什么奉献给他们,让他们看到最初的也是最美丽的东西?于是,我选择了儿童阅读,让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走进孩子的心灵,让阅读照见孩子的成长之路,点亮一盏盏心灯。

走过十年儿童阅读推广之路,我知道,阅读需要坚持,就像犟龟一步一步往前爬,庆典总会在远方等候。面对孩子们被动画卡通、网络游戏层层包围的现实,每接一个新班级的开学之初,我都会精心给家长写一封题为《亲子共读 共享书香》的信,希望唤醒家长和孩子们的阅读热情,将阅读氛围从学校延伸到家庭。当家长为孩子营造一种温馨的阅读氛围,会让孩子受到润物无声的浸染。而当孩子喜欢上阅读,从书中得到智慧和力量时,他们的阅读热情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家长。

记得《夏洛的网》是我给孩子们和家长推荐的第一本童书,有位妈妈陪伴孩子读完这本书后,在亲子阅读卡上写道:“好久没有读到这么深深震撼心灵的书了,我和儿子共读这本书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看了又看,想了又想。在我眼中,这本书不只是童话,这是一首关于生命、友情、爱与忠诚的赞歌。”温暖灯下,共读时光,也许改变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家长,这也让我愈发相信阅读的力量。

会阅读的家庭有爱,爱阅读的教室有光。光从何处来?英国文学大师艾登·钱伯斯说:“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对阅读的心境都将深深地影响阅读的成果,而这个成果又会因为周围情境而有所变化。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地思考理想的阅读环境中每一项因素对人们阅读心境的影响。”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开始给教室“变脸”,从阅读的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来打造有光的阅读教室。“小黑鱼书吧”“大语文园地”“阅读树”……一处处硬环境成为孩子们流连忘返的阅读芳草地,“疯狂借书日”“小小插画家”等软环境又为阅读教室增添了一道道迷人的风景。

不过,在信息爆炸、儿童文学作品良莠不齐的情况下,作为领读者,我们有责任为孩子们构建优质、健康的阅读体系。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阅读心理,本着“有趣、有情、有理”的原则,我努力做好优秀书目的推荐,为孩子们推开一扇扇阅读之窗。

在教师推荐的基础上,每天第一节语文课的课前3分钟,我会让学生“疯狂”推荐自己喜爱的书,伙伴的推荐总能勾起孩子阅读的欲望。孩子们推荐的好书里面,不仅有《伊索寓言》,还有《水浒传》《三国演义》,更有属于孩子们自己的经典:《安徒生童话》《彼得·潘》《爱的教育》《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当孩子们与这些经典儿童文学相遇的时候,我看到了他们眼里的光,正感受着阅读带来的思考、感动和深层次的快乐。

在阅读实践中,我在学校“大语文”环境下,利用“悦读经典”校本课程,构建本班的阅读体系:低年级以童诗、绘本、桥梁书呈现经典,采取读一读、听一听、演一演、画一画为主的策略;中年级阅读国内外的儿童文学,重在以训练学生读、听、说的能力为主的策略;高年级走进名家名作,鉴赏与创作,加强阅读与写作的结合。

在设计阅读课时,我注重从孩子的认知水平出发,从感性材料、多刺激纬度出发,使他们感受文本阅读材料的无穷魅力,体验读书是件好玩的事。在此基础上,帮助他们建立与阅读材料之间的亲和感,激发他们不断阅读思考的潜能。

在阅读交流课上,我让学生成为阅读行为的主体,让学生直接与作品进行对话,让学生自主地和人物对话,通过对话和交流,让孩子们分享阅读的快乐,学习阅读的方法,而教师要做的是话题的设计和交流时恰当的引领。

我经常发现,当学生读到一部儿童阅读作品的精彩之处时,思维往往处于一种高度兴奋的状态,或悲或喜,或欣慰或焦虑。这时,我们要重视学生思维活跃程度的时效性,趁热打铁,及时促成学生由创作灵感到创作文本的及时实现,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

儿童阅读还应是一个思维的自由伸展、生命的体悟过程,他们凭借自我的实践能力不断实现生命的价值,更多体验快乐和幸福的感觉。比如我班在共读《我妈说》这本散文体作品时,我布置了“创意写作学习单”:1.评选出你心中“最会说”妈妈,并写明理由;2.书中的12位妈妈说的不同的话,但都源自相同的爱,写一写你的妈妈经常对你说什么话,其中又有什么精彩的故事;3.自创一本书《我妈说》《我爸说》……学习单采用“自助餐”式,可以选一项,也可以选几项来完成。孩子们对这样的创意作业从来是不拒绝的,这不,周五刚布置,周六的下午班级阅读微信群里已经有不少孩子积极地上传学习单了。

从“大声为孩子们读”到孩子们一个个都成了“啃书虫”;从一张张“读书博士卡”、一本本老师自费买的书到一份份设计新颖的阅读学习单……十余年来,我带领一批批孩子推开了这扇儿童阅读之窗。每每看着孩子们专注聆听的眼神,读着纸上孩子们写下的童言稚语,听着孩子们与书中人物的真情对话,我总是从心底涌出阵阵感动。在感动于他们幼小的心灵在阅读中悄悄润泽的同时,我仿佛找到了久违的、童年的那种感觉。

是啊,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不喜欢阅读,孩子们缺少的正是我们作为一个成年人对他们的引导。阅读,正悄悄地改变着这间曾经暗淡的教室,孩子们对书的热爱已蔚然成风。他们的阅读视野不断开阔,阅读品位也在不断提升,语文的综合素养得到提高。阅读竞赛、古诗词诵读比赛、读书演讲,一个个读书活动吸引着孩子们,师生共读、亲子阅读,也在助力着教师和家长的成长。

有时我在想:阅读的意义到底在什么地方?或许,阅读就是让孩子看见,他的看见便是他的未来。当我们为童年播下阅读的种子,阅读会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为他们的生命发展打造亮丽的精神底色。透过阅读,儿童会触摸到这世界的真善美,他们会在母语的浸润中丰富情感体验,建立对社会的认知,完成自身的精神发育和生命成长。

遇见阅读,点亮心灯。有阅读相伴的童年一定是幸福的,因为有儿童阅读的教室有光洒进来!“让自己成为有光的人!”作为一名领读者,我用声音的温度、文学的神采,驯养着每一个学生,也滋养着自己。用母语守护童年,让孩子在书香中变得优秀、优雅,向着明亮那方,我们一起行走在阅读的路上!

(作者系上海松江区中山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