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教育应是面向“每个人”的教育。挖掘师生潜能,让每个人的生命呈现自己独有的光亮,是这位校长的梦想和行动。
从教20多年来,有一个问题始终在我的大脑里萦绕:好教育到底是什么样的?阅读了古今中外数百位教育家的著作,我把自己的教育实践置于其中,经过融合、厘清和抽离,发现他们教育主张中最大的“公约数”是“每个人”。
是的,好教育应是面向“每个人”的教育。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如果我们可以依据智力结构和优势智能进行充分的教育,每个人都能成为杰出人才。但是在现实面前,我们的教育往往容易一刀切、模式化:一样的课程,一样的课堂,一样的评价,怎么能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呢?
挖掘师生潜能,让每个人的生命呈现自己独有的光亮
“拓潜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开拓师生的潜能,让每个人的生命呈现自己独有的光亮。提出“拓潜教育”办学理念,与前任校长管慧芳对我的深刻影响有关。她的教育名言是“以催生师生的智慧为己任”。她培养的8位小学优秀校长,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凡的业绩,武穴师范附小曾被誉为名校长培养基地。管慧芳校长通过5次头脑风暴,集聚大家的智慧,让学校真正内涵式发展,实现“艺术教育—教育艺术—艺术人生”“学校特色—特色学校—特色品牌学校”双重跨越。这些理念都已经厚植于我的大脑中,让我始终坚信,好校长就是要激活所有师生的生长力,让他们个个有潜能,天天在进步,人人能成才。
在我看来,拓潜教育有三大目标:构建“规范+特色”的智慧团队,塑造“基础+特质”的阳光教师,培养“合格+特长”的活力学生。其中,规范、基础、合格是优秀的首要条件,特色、特质、特长是独特的追求方向。
拓潜教育表现出来的特征是什么呢?
第一,每个人都不同。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宝贝。让小草长成最好的小草,让乔木长成最好的乔木,才是“有未来、有远方”教育的重要标准。
第二,每个人都相同。这不仅仅是我与几千名学生交往过程中的一种觉察,更是对孔子“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一种彻悟。相信每个学生都渴望被点燃,渴望得到爱和尊重,这才是教育的基点。我们几乎舍弃了所有的墙面“精”装饰,而是通过书画雅园、书法长廊、书画展厅、每日一书、开放空间、涂鸦园、剪纸园地、手工坊、好书推荐等区域,展示每个师生各式各样的生动、朴素、原生态的作品。我觉得,校园的顶尖魅力在于:每个师生都能找到那个向上、向美、向善的自己。
第三,每个人在认同。每个人都要有坚定的信念。校长除了让师生感受到爱和尊重,获得应有的本领,还需要给他们什么?人生的指南针。这个指南针,就是我们的价值观:通过善良和努力,达到与自我的和谐相处,与社会的和谐相处,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学校实施的高雅阅读工程,通过泛读120本中外名著、诵读120首经典诗词、精读1200篇优质文章,为学生夯实精神底子。又如,学校开展“十元钱·千分爱”活动,用细微的行动发出善良的声音,让师生学会爱的能力。
挖掘教师潜能,让每位教师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
教师潜能的挖掘,从本质上来说是让他们体现自我价值,实现自我成长。因此,我们积极解决教师内心的倦怠、迷茫、消极,帮助他们驱逐恶我,放大善我,努力塑造具有高尚品行、高深学识、高雅气质的阳光教师。
在许多学校,临近退休的教师都不大愿意在一线教学了,希望找点轻松事情做做,而我们学校没有此类现象,教师都是干到退休才依依不舍地从一线退下来。教师陶超雄已经57岁了,因为年长,再加上教学经验丰富,我们都叫他“陶老大”,他多年前就评上了中学高级职称,但是教学激情丝毫不减,目前仍带一个班的语文教学并担任班主任。去年,“陶老大”主动要求参加武穴市说课比赛,并取得佳绩。他还经常到我们帮扶的学校去送课或听课,热心帮助年轻教师成长。是什么原因让这些老教师能够保持如此高的教研热情呢?
这是因为阳光教师研究院——学校以研究院为载体,通过青蓝工程、风采工程、名师工程,帮助教师分层发展、梯级进步。但是,这个过程也需要不断创生新的机制。
比如青蓝工程,为了帮助年轻教师,学校每周五上午第二节课由教学经验不足的“潜能教师”上汇报课或者由导师上示范课。我们聘请教学经验丰富的35位教师为教学导师,通过一对一的帮扶,让教学新秀很快脱颖而出。
但我们也发现,一些导师带了一两年“潜能教师”就不想干了。问起原因,他们坦言:“自己的事情那么多,哪有时间去管别人?”
都说强扭的瓜不甜,怎么办?那就创造“特权”,吸引教师争当导师。
经过阳光教师研究院成员的集体讨论,我决定给导师三项特权。第一,诚信备课权,导师经验丰富,只需要在书上批画圈点即可,以便腾出时间引领他人;第二,学习优先权,青蓝工程的教师优先外出结对学习,增进友谊,加强沟通;第三,成果共享权,辅导“潜能教师”所获得的教学成果,导师也有相应的奖励。特权政策一出,许多优秀教师纷纷争当导师,确保了导师的高素质和时间投入。
每个人都想主导生活、延展能力,让生活变得更有意义。所以,当教师不配合、不主动、不积极时,我们不要一味埋怨,而应该创新机制,做好“加减法”,减少重复低效,增加工作价值。好的管理,就是要让教师心甘情愿地付出,他们都觉得这样干,值!
自2015年教育部开展“一师一优课”以来,我校共获得部级优课26节,省级优课87节,市级优课342节,成为湖北省获奖最多的学校。
我总在想,人的生命有三个层次: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灵魂生活。如果校长只是一味要求教师抓教学、抓研究而不给予人文关怀,教师是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我常常对教师们说:我们每个人都要为幸福的60岁做准备。当你退休的时候,师生还念着你,健康还跟着你,新生活还等着你,你就成功了。
因此,我们要教好书,不能误人子弟;我们要关注自己的身体,让身心健康;我们要培养个人爱好,多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为此,2015年7月我们组建了附小阳光教师俱乐部,有兰亭书法社、高雅阅读馆、旋风乒乓球队、信息达人屋、梦之声乐团等12个社团。周一除外,每天晚上和双休日都有社团活动,教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自主选择。如今,已经有98%的教师参加了俱乐部活动。
唐玉萍是我校一位数学教师,今年44岁,2015年暑期参加兰亭书法社后,开始兼带学校书法课。2016年11月,从未参加过武穴市讲课比赛的她崭露头角,在湖北省教师书法创评活动中展示毛笔书法课《心字底》;去年参加全国教师书法创评比赛荣获一等奖。教师贾卫红55岁,同时参加了梦之声乐队、琵琶班、动感羽毛球队3个社团,每个晚上排得满满的。她说,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发现自己还可以和伙伴们一起学习。
这些教师的特长为学校潜能课程的开设提供了师资队伍,学生87个潜能开发班,其中52个班都是本校自己的专长教师。把爱好变成课程,让更多教师获得了认可和激励。
让学生“人人有潜能”,天天在进步
为了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旺盛的生命力和持久学习的活力,我们重视培养学生“讲诚信、懂礼仪、爱阅读、会写字、善思辨、勤实践、常运动、乐鉴赏、愿创造、有特长”的特质。
于是,我们有了“1+3+N”的综合课程和四色教育活动。综合课程中,“1”是国家基础课程,“3”是全员性素养课程,包括高雅阅读、阳光运动、创新实践,“N”是个性化拓潜课程,学校开设87个潜能开发班,涵盖绘画、书法、二胡、葫芦丝、小提琴、围棋、篮球等。每天一节课,小学6年1000课时,以课程的方式确保学生的“营养”到位。四色教育活动分为“我爱祖国”的红色教育活动,“我爱他人”的橙色教育活动,“我爱自然”的绿色教育活动,“我爱自己”的蓝色教育活动。
要想理念真正落地,必须关注到每一个细节。以往“六一”儿童节,学校都会举行大型的文艺展演活动,节目个个精彩纷呈,但台下的小观众却似乎并不领情,交头接耳,跑来跑去。为何如此?我反思,可能是受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我们把儿童节过成了少数艺术苗子的节日,让大多数孩子成为了旁观者。
发现问题后,学校很快进行改革,把“六一”庆祝活动分两个层次进行。5月底,全校一台戏,在报告厅举行文艺展演,电视台录制,孩子们在教室里收看节目。6月1日,每班一台戏,以各班为单位开展庆祝活动,活动形式不限,但有一条硬性规定:所有学生都要进行展示。同时,邀请家长参加活动,聘请他们成为评委、摄影师和“记者”,让每一台戏在班级群、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上得到充分推介。
如今,学校将“每班一台戏”的理念移植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如每周一升旗仪式前,学校安排了国旗班才艺秀,该班所有学生都要参加表演,国旗班全校轮换。还有故事大王赛、合唱欢乐颂等,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参与。
通过“每班一台戏”此类活动,我想传递给教师这样一个理念:教育需要关照到每个孩子,教育的舞台上,每个孩子都是主角!
“拓潜教育”要追求孩子的全面发展,更要关注到孩子的个性化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学会搭台。一次,我跟一年级学生陈奕达聊天,此前听他爸爸夸他六年级题目都会做,我有点将信将疑,试着给他出了一道“鸡兔同笼”题,结果小家伙居然不要笔和纸,思索了一两分钟就给出了答案。我当时感到很惊讶。
像陈奕达这样的孩子,的确触动了我:天赋优秀、敢于表现的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是对他们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呵护。我们应该给予特殊养料,否则可能会泯然众人矣。
为了尽可能展示学生的优势潜能,学校设定每周访谈制度,教师在与学生一对一交谈中发现他们身上独有的光芒。学生可以通过校园吉尼斯挑战赛,自主申报最拿手的绝技,比如背诗、做趣题、弹钢琴、手工、绘画、书法、跳绳、拍球等,充分展现自我,让成功拥有更多可能性。
英国哲学家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写道:“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这种激发和引导需要建立在对每个生命的充分了解和关爱的基础上,做到教师所给正是学生所需。
以“拓潜教育”办学理念指导我的办学实践,当然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要形成一个体系,而不只是培养学生的某种能力,需要时间积淀,最终才能水到渠成。
(涂玉霞,现任湖北省武穴市师范附属小学校长,湖北名师、湖北省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