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落细“‘十四五’学前提升计划”,地方政府要兜住底线

作者:汪文华 来源:蒲公英评论 发布时间:2022-01-07 阅读量:0

2021年12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九部门印发了《“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学前提升计划”),旨在进一步破解制约学前教育体制机制的瓶颈问题,健全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不断提高普及普惠水平,全面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

学前提升计划的主要目标是,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到2025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以上;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幼儿园保教质量全面提高,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机制基本形成。在“十四五”时期实现这些目标,对欠账较多的地方来说,难度不小,需要地方政府兜住底线。

第一,加大投入,按比例建设普惠性幼儿园。一是大力发展公办园;二是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园;三是加强村级幼儿园建设。县城新建小区确保1所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合规转为普惠园、改建已撤村小教学点为村级幼儿园,都需要一定的经费保障。地方政府要统筹区域普惠性幼儿园布局,给出路线图和时间表,并加大投入力度,细化每年的经费任务。只有这样,“85%以上”和“50%以上”的目标才能实现。

第二,严格要求,按标准建好区域内的幼儿园。早在201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就联合印发了《幼儿园建设标准》(建标175-2016),对幼儿园建设项目的审批、核准、设计和建设过程提出明确标准。各地新建、改扩建幼儿园都应严格遵照上述标准。

但是,许多新建的幼儿园对标不准。比如,在一些地方,无论是城市幼儿园,还是县城、农村幼儿园,都缺少树木、沙地、水池、种植园地等硬件设施。又如,有的幼儿园为了节省空间,不设专门的餐厅和寝室,幼儿吃、住、学习全在教室内进行。此类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必须予以纠正。

第三,落实保障,按政策建强幼儿园教师队伍。落实“学前提升计划”,必须重视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健全幼儿园教师配备补充、工资待遇保障制度,提升教师专业能力”,要按照标准配足配齐教职工,同时要确保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还要注意同工同酬等问题。此外,还要认真开展园本研修活动,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活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第四,强化治理,按要求建优幼儿园保教实施。一是落实《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等文件的要求,不断完善幼儿园规范管理机制,持续提高办园水平。二是执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指南》以及《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等规定,深化幼儿园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保教质量。

当前,有制度不落实、有标准不执行的问题在一些地方及幼儿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促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加大园长和教职工培训力度,强化对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的监管,形成“两手都硬”的常态。

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实现“幼有所育”,既是对教育公平的要求,也是对教育质量的要求。地方党委和政府必须兜住底线,尽快补齐普惠性资源短板,建立健全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不断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由“幼有所育”逐步迈向“幼有优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