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微课开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农村初中却受教育信息化环境落后、教师信息化专业素养不足等条件的制约,使得微课之花迟迟不能在课堂开放。下面以我校在教学中实践与探索为例,谈谈农村初中的微课何时用,怎么用以及用什么的问题。
1.与课堂教学模式对接,微课适时地用。
近年来,随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发展的推动,国家免费为农村初中学校配备了很多的信息技术设备,但千余名学生配备两个计算机教室的事实,使学校的计算机数量对于学生而言仍然是“僧多粥少”,寄宿学生在校时课外自由点击视频进行预习显然不现实。那么双休日在家怎样呢?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呈几何级数倍增,有电脑的家庭不多;即使有电脑,来监管学生课外学习的更少。因此,微课“何时用”首先成了横亘在农村初中面前的一道难题。
既然课外不能用,那就只有利用课内来用。在教学实践中,我校尝试将原有课堂教学模式的流程进行了微调,把原来的“自主合作探究”一堂课呈现调整为两堂课,设置了专门的自主学习课,课上播放学生所需微课。这样的安排,加大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容量,既可以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充分,又解决了微课“何时用”的问题。
2.与课堂教学实际对接,适当地用微课。
自主学习课上虽然可以播放微课,但是教室的播放设备只有电脑投影一体机,该怎样播放才能达到“雨露均沾”的效果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校采取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将微课应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所谓“集中”,是指课前教师根据学案的问题设计,选择讲解重点知识的微课程,在自主学习课上根据学生需求比例的大小,利用电脑投影一体机统一播放,这样可以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
所谓“分散”,是指由于设置的导学问题有时候不能与微视频一一对应,而且学生观看微视频后对知识的接收能力也因人而异,这样就会产生许多个性问题。那么,我们就要提前甄选出来多个相关的微课程作为备用,根据学生小组交回的自主学习报告,有的放矢地给各组推荐相应的微课,课下到教师办公室或者计算机教室再次甚至反复观看,以彻底解决学生遇到的难点问题。
3.与师资水平对接,用适合的微课。
中国微课之父胡铁生曾言:当前中国微课发展势头迅猛,但是不自觉地又陷入了十年前的“课件时代”泥淖:行政推动,一哄而上;数量庞杂,标准不一;良莠不齐,中建轻用;应用方式单一,效果不容乐观。所以,我们还将面临着用什么微课的问题。
我校所参与的微课组织已将各学科知识点进行了详细地级次分割,要求按知识点制作微课,例如语文学科,就分割为5级354个知识点。将如此多的知识点与教材的章节知识点有机融合,这需要教师对两者均达到熟稔的程度,确非易事。
为了让录制的微课真正应用于教学,服务于课堂,造福于学生,我们尝试采用了立足教材来选择对应知识点的做法。根据我校教师信息化专业素养不高的实际情况,我们利用集体备课的模式(按年级、章节进行系统分工——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个性化录制——教学实践——反思交流)来进行微课的脚本撰写、录制和改进。这样的微课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既解决了教师录制微课时单打独斗的畏难情绪,逐步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又能与我校教师自己设计的导学问题高度吻合,使之可以发挥更大的价值,还与我校课堂教学模式相辅相成,有效地推动了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真可谓是“一箭三雕”。我们设想,照此做下去,三年之后我校的微课程资源将会形成一个全新的完整的体系。
在教育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有时确实会有种眼花缭乱的感觉,就像微课时代的到来,我们或许还来不及准备就已置身其中。但我们需要冷静的思考,微课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学会学习是教育培养的重要目标,“以人为本”从来不该流于空谈。教育是一个培养人的活动,在“微时代”的今天,如何运用符合学校、学生、学情实际的“微课”提高学生的学习、推进移动学习、促进终身学习,应该是每一个教育研究者在具体的实践探索中思考的问题。
(作者:山西省绛县横水镇初中校长 李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