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 努力建设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作者:王海燕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8-08-15 阅读量:0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专题解读”

党的十九大提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信息化作为推动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教育信息化从1.0时代进入2.0时代,为新时代中国教育事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为西部地区教育现代化带来了新机遇。

全面认识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超预期的发展成效。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战略部署。面对新时代新使命,教育部推动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面对历史新方位,深刻认识教育信息化的战略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推进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选择,“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建设人民满意教育的基础性工程。

立足历史性成就,深刻认识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的时代要求。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甘肃省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截至2017年底,全省中小学“校校通”比例为84.98%,“班班通”比例为87.26%,“人人通”教师和学生比例分别为95%和77%。甘肃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教学资源、人人通空间、教育教学应用、大赛活动、教师培训等模块的有机结合。甘肃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已发展成通达全省各高校、市州和县区的附带移动端的办公平台。在“三通两平台”基本完成的情况下,教育部及时推动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是在历史成就基础上实现新跨越的内在需求,是顺应智能环境下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站在历史新起点,深刻认识教育信息化2.0的目标任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是教育事业改革发展需要破解的难题。截至2017年底,甘肃拥有普通小学6172所,其中农村地区4675所,占比75.7%。另有教学点5128个,大多地处偏远、山大沟深。严酷的自然条件,使得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无法有效覆盖到广大农村地区,“山里娃”对教育公平的渴求日益强烈。教育信息化建设转段升级,对甘肃教育事业补齐短板、改善民生、加速推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准确把握教育信息化2.0的核心要义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三全两高一大”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作为划时代的重要计划,其核心要义可从以下几方面来领会和把握。

教育信息化2.0不是“平地起高楼”,而是“再上一层楼”。甘肃是新中国电化教育的发源地之一,南国农先生在陇原大地上从理论到实践树立起“电化教育”的旗帜。2003年,甘肃在全国首批实施“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2005年,国家在甘肃召开“中西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应用现场交流会”。2012年以来,甘肃以省政府名义召开3次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教育信息化由1.0到2.0,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在薄弱地区加速推进教育信息化1.0,在基础较好地区启动实施教育信息化2.0,先转段再升级,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发展路径。

教育信息化2.0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信息化的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设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截至2017年底,甘肃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52万人,其中剩余贫困人口189万人,贫困发生率9.6%。截至2018年4月,全省建档立卡贫困受教育人口约102万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55.9万人。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应将教育扶贫、信息扶贫作为重要任务,重点向西部地区、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倾斜,将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教育信息化2.0不是“比拼设备”,而是“强化应用”。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不是要掀起新一轮招标采购热潮,不是要比拼谁的设备更先进,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2014—2017年,甘肃省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共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29058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8.86%,各个中小学校将信息技术应用成效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在“互联网+”教育的新形势下,推动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这“三个转变”代表着“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标志着教育服务供给模式升级和教育治理水平提升。

教育信息化2.0不是“流水线生产”,而是“个性化服务”。数字教育资源互动、开放、共享、规范的特性,可以提供更具智能、更具个性的教育教学。甘肃省实施“教师人文素养提升工程”,采用“互联网+移动端”学习模式,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随需学习的要求。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2017年甘肃晒课教师16.3万余人,晒课数19.8万节,获得部级优课550节,形成了基础性资源人人参与开发、个性化资源万众竞相开发的教学资源开发新格局。以学习者为中心,实现“人人有空间”“人人用空间”,意味着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流水线教育”一去不复返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将逐渐成为中国教育的主流。

教育信息化2.0不是“建设新高速”,而是“打通断头路”。建设“互联网+教育”大平台,不是要开发建设新的信息平台,而是要打通现有平台的壁垒构建互联互通的共享平台。根据教育部两级建设、五级应用要求,甘肃将全部国家级系统统一部署在省教育数据中心,做到“软件系统集中部署,硬件支撑统一服务,功能应用各自拓展”。结合实际开发了“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管理信息系统”等省级特色系统。结合教育信息化2.0建设,将进一步推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信息化开放式、内涵式发展,为各级各类学校和全体学习者提供海量、适切的学习资源服务,实现从“专用资源服务”向“大资源服务”转变。

扎实推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落地见效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是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路径,为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推动实施数字资源服务普及行动、网络扶智工程攻坚行动等8大行动计划,需要推出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加以落实。

要统筹推进,形成合力。统筹教育、工信、发改、网信等政府部门,吸纳高新技术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是教育信息化2.0建设的保障之策。2003年,甘肃成立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2006年,对领导小组进行了调整。2007年,印发《甘肃省教育信息化项目计划管理办法》。2014年,成立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甘肃省教育厅分别与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和科大讯飞公司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合力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

要创新机制,多元投入。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方面的作用,实现多元投入,是教育信息化2.0建设的必由之路。2014—2018年,甘肃省利用“全面改薄”项目投入信息化建设资金20.01亿元。其中,2015—2018年,连续三年实施利用改薄资金集中采购“班班通项目”,省级集中采购共计5亿元,为8000余所中小学采购40260套设备,为1600多所学校接通互联网。启动“省级同享大城市优质教育资源项目”,每年投入资金1500万元。同时,积极鼓励企业投资建设“班班通”近3万个,实现“光纤入校”近8000个,企业已成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力量。

要补齐短板,精准发力。坚持“扶贫必扶智”,大力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教育信息化2.0的应有之义。2013年,甘肃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实现3142个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在甘南、临夏等民族地区实施“畅言智能语音教具助力民族地区双语教学推广”项目,采购5000套智能语音教具,促进双语教学推广应用。近年来,甘肃将教育信息化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深度贫困地区,以“一校带多校”“中心校带教学点”等模式,覆盖教学点1000多个。在西北师大附中建设数字资源提供系统,与临夏州、甘南州、庆阳市20所学校结对帮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2017年7月,全国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现场会在甘肃召开,甘肃教育扶贫的探索和实践,得到了中央领导和教育部的充分肯定。

(作者为甘肃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