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再跟着我说一遍,‘妹妹’……”在安徽省蚌埠市特教中心语言训练室,听障部四年级学生小欣怡正在宋凯亮老师的带领下,一遍遍重复着这句话。宋凯亮把小欣怡的手放到自己的喉部,让她感受声带震动。
“听力障碍儿童的早期教育是一项抢救性工作,越早介入效果越好。”宋凯亮介绍说,学校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学,用视觉代偿听觉损失,每一名听障学生每天都会有一节训练课,由专业教师“一对一”对其进行语言训练,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教学效果大大增强。
蚌埠市特教中心校长李森说:“身有残疾的孩子就像一群折翼的天使,需要社会的关怀与帮助。发展特殊教育,保证每个孩子有学上,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蚌埠市不断加大特殊教育的投入,2014年,投资近1亿元,在淮上区新建了占地60亩的市特教中心新校区,建筑面积达到2.38万平方米;投入700多万元用于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建有多感官教室、医教结合教室、语训室、感知觉互动教室等十几个基于软件操作来辅助学校康复工作的教室。
学生入校时,学校通过相应的评估软件,评估出学生的八大领域发展情况,计算机生成评估结果分析,教师据此制订出每个学生的IEP(学生个别教育计划)进行目标训练,形成了O2O模式。
在该校“医教结合功能室”,王晓燕老师正在带着一名脑瘫患儿做康复训练。这台价值十多万元的主动运动综合康复训练系统看上去颇似游戏机,操作者通过选择不同的游戏项目,结合虚拟体感互动技术与多媒体动画反馈技术,有效提高学生康复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蚌埠市特教中心,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学常态,信息技术广泛运用到语文、数学、音乐、绘画等各个学科:开通“丁海燕名班主任工作室新浪微博”,建立“丁海燕名班主任工作室”网站专题专栏板块、QQ讨论平台等,分享信息化教学成果;结合信息技术手段为68名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通过信息化平台将校园监控同步接入互联网,经过授权的家长可以随时通过手机APP软件,实时查看孩子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目前,该校学生全部享受了“七免两补”政策,即学生不仅被免除了学杂费、书本费、伙食费、住宿费、校服订制费、学习用品费、生活用具费,还享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和寄宿生生活补贴,累计免除和补助费用已达170万元。
根据《市特教中心智慧学校建设三年规划(2018—2020)》,未来,学校还将实现统一用户与数据,教学、学习、管理等各类应用服务入口统一,同时可集成市级、省级平台的相关应用。届时,特殊儿童六大领域即“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认知能力、语言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智慧评估系统将完成。
蚌埠特教中心新校建成三年多来,学校学生人数从原先的不足百人增长到200余人,影响力辐射皖北片区。不久前,该校被推选为“2016—2017年度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示范学校”,成为全国唯一入选的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