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触陶行知先生的文章,是在就读师范期间,那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将要成为一名教师的我,当时对教育便有了无限的憧憬——努力做一名学生喜欢的好老师。
蓦然回首,任教至今已有十六个春秋。再次翻开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著作,我陷入了沉思:我是否践行了先生的教育主张?我有没有成为一个好的教师?回忆起第一次站上讲台的情景,回忆起第一次当班主任的经过,回忆起这些年曾有过的欢笑和泪水,所得与所失,心中感慨万千……
十六载从教路,让我更深刻地领悟到先生“爱满天下”的博大情怀的可贵,懂得了唯有保持热爱,方可奔赴教育美好的未来。
一、热爱教育,赤诚奉献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言。他用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名言,朴实的语言蕴含着陶行知先生赤诚的教育情怀,无私的奉献精神,也是我们身为教师所应追寻和践行的目标。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有作为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前提。热爱教育最直接的体现,是保持对教学的热爱和激情,以及对教学精益求精的追求。我们都知道,教学工作具有创造性和挑战性,在复杂多变的教育过程中,唯有保持热爱、积极探索才能从容应对。唯有热爱,我们才会在教学时创造性地融入个性化的巧思,想方设法地让教学变得有趣。
从教十余载,我深刻地感受到教师工作的繁琐与物质的清贫,但精神生活相对是充实的。教师这个行业是一个不断积累能量的职业,将自己的精力全部倾注于学生,让他们带着这份光芒造福社会,这一刻才会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得到了回报。
二、热爱学生,不偏不私
陶行知教育的真谛在于爱,正如他所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先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做一名教师一定要有爱心。热爱学生,不是偏爱,不是有条件有差别的爱,不能只爱成绩优秀的、听话懂事的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是陶行知先生的人生格言,陶先生的爱是无差别的,一视同仁的爱,他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凭个人好恶而好恶之褒贬之”的选拔方式。
人生而平等,每一位学生各有各的长处、人格和个性,我们的职责是给予每一位学生应有的尊重,善于运用多角度的思维去寻找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爱他们身心里蕴藏的可塑性;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可喜成果。
一个后进生,哪怕他有一次主动留下来帮助同学打扫卫生,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是肯定他对班级事务的责任心;一个学困生,只要上课时能有一次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老师也要及时表扬,这是肯定他每一点努力前进的勇气;一个问题生,只要能认真完成一次作业,也要给他一个大大的“优”,这是肯定他克制自己的每一个小小举动。
三、热爱学习,努力前行
陶先生说,“社会上有十八岁的老翁,有八十岁的青年,从前中国有七十岁的状元、现在有七十岁的学生,隆平平民学校六十九岁的老人报名上学了。”陶先生觉得学习没有老少之分,他极力提倡学习,尤其提倡终身学习教育。
一位教师对学生最大的责任感,就是尽快地发展自己,使自己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具有专业水准的教师。作为一名教师,若想有所作为,不被时代所淘汰,唯一的出路就是热爱学习,每天给自己注入新鲜的血液,成为一名学习型教师。学习目的从来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上课,而是出自内心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求。我们不断地汲取书本的能量,把自己的所读所感和课文之外的广阔美好的阅读世界散播给学生。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深感扎实的学识和自身文学素养对学生影响的重要性。人们常说,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活教材,我迫切地希望自己成长为一本引人入胜、生动有趣的“教科书”。因此,我立志用好一切零碎的时间,深入学习教材教参,把握课程走向,广泛阅读,用知识来武装自己,以前人的智慧不断地浇灌自己,努力在教育的路上走出属于自己的步伐。
陶行知先生说:“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斯人已逝,言犹在耳。掩卷沉思,我想我的人生大事就是教好书,育好人。教师的岗位是平凡的,教师的工作更是普通的,但我将始终保持对教育的热情、对学生的热心和对学习的热爱,执着追求并脚踏实地去践行自己的教育梦想。我相信:唯有这份热爱,能变平淡的日子为美好;唯有这份热爱,可化平凡的工作为精彩。唯有这份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作者单位:广东揭阳东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