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参加了芜湖市湾沚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分层分类网络培训”第三期学习,通过网络培训,我学到了许多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受益匪浅,收获颇多。现对此次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总结如下:
一、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过本次远程心理健康培训学习,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周边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
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必须具备以下要求:
1.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过硬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反之则使学生惶恐不安。所以,教师应该努力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自身的素质,包括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和学生的一般心理特征,并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能做到按心理学的要求办事。
2.一定要认真而系统地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才能以积极健康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3.我们要以积极的情绪状态和较强的感染力,要有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和对学生的一片爱心、对所任学科的深厚感情,去感染影响学生。努力做到教态亲切、热情、和蔼可亲,教学语言要生动活泼、富有幽默感,;教学方式、方法要直观、形象、丰富多样,富有趣味性。要创设一个团结互助、好学上进的集体风气,使每一个同学在良好的集体环境里快乐、健康成长。
二、时刻关注并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1、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直接关系着他的学习、生活、成长与成才,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培养他们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他们情操。
2、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我们应从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排除不良的情绪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平时要注意细心观察学生,要能够平等地与学生沟通、交流,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理解、认同不同意见的分歧,创造一个谅解和宽容的气氛。这样的话才能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及时地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心理问题。然后可以通过观察和交流对不同心理状态的学生进行心理鉴定,并拟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从而让他们的心理健康地发展成长。
3、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学生的不良心理的成因,既包括学校因素,如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也包括家庭、社会因素。我们可以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多与学生交流学习、生活,与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
4、家长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我们应该明白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要靠老师的耐心教育,更重要的是靠家长的悉心栽培,因此家长的心理健康也相当重要。很多家长不了解如何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方式,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成长的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的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使家长了解青少年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既要鼓励,也要批评,但是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希望孩子成才,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压力过大,也会适得其反的。此外对“问题家庭”的孩子更要特别留意、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而引起的心理问题。
5.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集体心理辅导效应,定期地让学生把自己生活中的烦恼说出来,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大家一起分析、探讨、解决问题。这样可以使一部分学生的心理上焦虑和压力及时地得到一定的宣泄和疏导,也使得他们可以轻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总之,通过这次心理健康培训,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知识,还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这些收获将对我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产生深远的影响。
(作者单位:芜湖市湾沚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