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大会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这为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职业教育教师,我深刻认识到自身肩负的使命,也在学习与实践中对构建“双融”体系有了更深入的体会。
职普融通是实现教育公平与人才多元发展的关键路径,这与全国教育大会强调的“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高度契合。过去,职业教育相比普通教育,发展受限,而融通体系的构建,正是打破这种壁垒的核心。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尝试搭建职普课程互通平台。例如,联合普通中学开发通用素养课程,将职业体验、劳动教育融入普通教育实践;同时,为职业学校学生开设选修课程,提升其综合素养。通过学分互认、学籍转换机制,为学生提供多次选择机会。许多案例让我深刻体会到,职普融通不仅是教育资源的整合,更是对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尊重与支持。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也是落实教育大会“推动教育同科技、经济紧密结合”要求的重要举措。职业教育必须主动对接产业需求,成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蓄水池”。在教学实践中,要与企业共建产业联合,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课堂。以新能源汽车专业为例,学校与当地车企合作,将汽车电池研发、维修等实际任务转化为教学案例,学生在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的双导师制度指导下,完成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操作的全过程。同时,企业定期选派技术骨干入校授课,教师则深入企业参与技术研发,实现“双向赋能”。此外,我们还依托校内实训基地,模拟企业生产场景,开展“教学工厂”模式教学,让学生在“上班式”学习中掌握岗位技能。这种深度融合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更推动了学校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构建“双融”体系,职业教育教师既是参与者,更是改革的推动者。全国教育大会对教师提出“高素质专业化”要求,这促使我们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实践能力。要积极参与企业顶岗实践,掌握行业前沿技术,将新技术、新工艺融入教学内容;同时,学习职业教育教学法,探索项目式、情境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只有将产业标准与教学目标深度融合,才能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此外,教师还应成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沟通桥梁,主动与普通教育同行、企业专家交流合作,共同破解教育与产业衔接的难题。
全国教育大会擘画了教育强国建设蓝图,而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服务这一战略的核心抓手。作为职业教育教师,我将以大会精神为指引,立足教学一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构建“双融”体系的实践中,培养更多适应产业需求、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佳木斯市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