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本次佳木斯市“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专题网络培训,我收获颇丰,也对自己作为小学副校长所肩负的责任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构建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筑牢教育强国之基”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我们在教育实践中需要不断努力践行的使命。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而基础教育阶段的公平尤为关键。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从入学机会来看,我们严格按照国家政策,保障学区内每一个适龄儿童都能顺利入学,不设置任何不合理的门槛。然而,教育公平不仅仅体现在入学机会上,还包括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在硬件设施方面,我们学校积极争取各方支持,不断完善教学设备,确保每个教室都配备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如多媒体教学设备等,让孩子们能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学习。但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在硬件设施上仍存在一定差距,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推动资源的均衡配置。
除了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的均衡同样重要。作为副校长,我积极参与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一方面,我们通过组织校内培训、开展教研活动等方式,提升本校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另一方面,我们也在积极探索教师交流机制,希望能够与其他学校建立长期稳定的教师交流合作关系,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和共同成长,从而缩小校际之间师资水平的差距。
优质的基础教育,不仅要做到公平,更要注重质量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放在首位。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课程设置方面,我们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例如,我们开设了书法、绘画、音乐、体育等兴趣课程,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学习内容,发掘自己的潜力。同时,我们也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打破学科界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还非常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情境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课堂上,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
结合本次培训内容和我校实际情况,我认为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努力:一是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定期举办家长学校、家长会等活动,向家长传授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同时,积极与社会各界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学习平台,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加快教育数字化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数字化已成为必然趋势。我们要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同时,充分利用在线教育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服务。三是关注特殊群体学生。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留守儿童、残疾学生等特殊群体,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建立健全帮扶机制,通过助学金、奖学金、一对一帮扶等方式,努力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健康快乐地成长。
构建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作为一名小学副校长,我将以本次培训为契机,不断学习,勇于创新,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加公平、优质的教育,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单位:东风区东兴小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