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杨峰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5-07-16 阅读量:0

在参加佳木斯市“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专题网络培训过程中,“构建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筑牢教育强国之基”这一命题引发了我深刻的思考。基础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基石,关乎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其公平性与优质性的实现,是迈向教育强国的关键一步。

公平,是基础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每个孩子都应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无论其身处城市还是乡村,家境富裕或是贫寒。然而现实中,佳木斯市乃至全国范围内,基础教育仍存在着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城市学校拥有先进的教学设备、优质的师资队伍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而乡村学校则面临着教学设施陈旧、教师短缺且老龄化严重、课程单一等问题。这种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导致部分孩子从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严重影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教育公平不仅体现在硬件资源上,还包括教育机会、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公平。例如,在招生政策上,应避免因户籍、学区划分等因素造成的入学机会不平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求,给予他们平等的指导和鼓励;在评价体系上,要摒弃单一的分数标准,建立多元的评价机制,让每个孩子的特长和潜力都能得到认可和发展。

优质,是基础教育的发展目标。优质的基础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在课程设置上,要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加强学科融合,开发多样化的校本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例如,佳木斯市可以充分挖掘本地的文化资源,开设赫哲族文化、东北民俗等特色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增强文化自信。在教学方法上,要摒弃填鸭式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探究式、项目式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只有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才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通过开展教师培训、教研活动、师徒结对等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让教师能够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学水平。

构建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需要多方协同努力。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向农村和薄弱地区倾斜,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同时,要完善教育政策法规,加强教育监管,确保教育公平公正。学校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质量观,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学校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家庭要积极配合学校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成长需求,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社会各界要关心支持基础教育发展,通过捐资助学、志愿服务等方式,为基础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此外,我们还要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以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公平优质发展。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将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农村和偏远地区,让更多的孩子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开展在线教学、远程教研等活动,打破地域限制,促进城乡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师的整体水平。同时,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精准分析和个性化指导,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构建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筑牢教育强国之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需要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探索创新,勇于担当作为。只有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优质的基础教育,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为实现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奠定坚实基础,让教育真正成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

(作者单位:桦南县土龙山镇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