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作者:谢长虹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5-07-16 阅读量:0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在城乡、区域、校际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例如,农村地区的学校在师资力量、教学设施、课程资源等方面与城市学校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部分偏远地区甚至面临“小规模学校”生存困境。

要破解这一问题,就必须坚持教育公平原则,推动教育资源向薄弱地区和弱势群体倾斜。近年来,国家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等政策,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同时,通过“双减”政策减轻学生负担,规范校外培训市场,避免教育过度市场化导致的不公平现象。这些举措体现了国家对教育公平的高度重视,也为构建更加公平的基础教育体系奠定了基础。

公平是前提,优质是目标。基础教育不仅要让每个孩子“有学上”,更要让他们“上好学”。优质教育不仅仅是高分数、高升学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社会责任感等。

首先,要优化课程体系,推动素质教育落地。新课标强调核心素养导向,注重学科融合和实践能力培养,这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从“知识灌输”转向“能力培养”。其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要通过完善培训体系、提高待遇、优化评价机制等方式,吸引优秀人才投身基础教育。此外,还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智慧教育发展,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学生。

构建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必须依靠深化改革。一方面,要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的顽疾,建立科学、多元的评价体系,引导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另一方面,要完善教育治理体系,推动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育人。例如,通过“家校社”共育机制,形成教育合力,避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现象。

此外,要关注特殊群体的教育需求,如留守儿童、随迁子女、残障儿童等,确保他们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国家近年来推行的“两免一补”政策、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等,都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政府要加大教育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学校要提升办学质量,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家长要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避免过度焦虑;社会要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减少功利化教育倾向。教育强国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持之以恒地努力。只有构建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才能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支撑。

基础教育是人生的奠基阶段,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是教育强国的根基。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深化改革创新,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筑牢教育强国之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作者单位:同江市第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