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刻领悟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意义,如同开启一场思想洗礼。这次“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专题网络培训让我尤为清醒地认识到:构建公平而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是托举教育强国梦想的坚实根基,是民族复兴伟业不可或缺的深厚土壤。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更是教育强国的政治根基。教育公平绝非仅是资源分配的简单平衡,而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是教育强国建设必须坚守的政治红线。大会精神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必须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当偏远地区的孩童也能享有与城市学生同样的优质教学资源,当每一个特殊儿童都能在融合教育的环境中被尊重、被接纳,当每一个家庭不再因经济原因阻断孩子求学之路,我们才能真正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才能让社会流动的过程畅通无阻,凝聚起整个民族向上向前的磅礴力量。没有底部的公平,就难有顶尖的高度;公平的教育,正是教育强国最深沉、最牢固的政治底色。
优质教育是发展的核心引擎,更是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内核。新时代呼唤的教育强国,其基础教育的“优质”内涵早已超越了单纯的知识灌输与分数至上。它意味着教育理念的深刻革新——从“育分”真正回归到“育人”。大会精神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这意味着我们亟需深化育人方式改革:将立德树人融入课堂内外,让思政教育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心灵;推动课堂革命,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深层兴趣与创新潜能;强化核心素养培育,使学生具备适应未来挑战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唯有如此,基础教育才能真正成为国家人才竞争力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
教师是公平与优质落地的源头活水,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支柱。没有一支心怀理想、业务精湛、甘于奉献的教师队伍,再美好的教育蓝图也终将化为泡影。大会精神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殷切期望。筑牢教育强国之基,必须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要严把入口关,提升教师培养质量;要持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更要切实关心教师发展,提高教师地位待遇,让教师真正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从而安心从教、热心从教,为教育公平与优质提供最可靠、最持久的人力支撑。
资源配置创新是推进公平优质的必由之路,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实践路径。构建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不能仅仅依靠美好愿望,更需要体制机制的深度创新与资源配置的科学优化。大会精神为深化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敢于打破壁垒: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跨区域、跨学校流动与共享,让名校资源辐射带动薄弱学校;积极探索并推广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管理、城乡学校共同体等创新模式;同时,要善于借助教育信息化力量,以“互联网+教育”弥合地域鸿沟,将优质课程精准输送到最需要的角落,让每一所学校、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共享发展中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深刻把握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其根基深深扎在公平而优质的基础教育沃土之中。这要求我们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在促进教育公平上持续用力,在提升教育质量上深耕细作。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筑牢教育强国的坚实根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育出源源不断的栋梁之才——让每一个梦想,都拥有公平起飞的跑道;让每一颗心灵,都能沐浴优质教育的阳光。
(作者单位:富锦市上街基镇西安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