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专题网络培训,我深刻认识到,基础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根基,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中之重。构建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不仅关乎每个孩子的成长与未来,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在学习过程中,我结合自身岗位实际,对如何推动这一目标有了诸多思考与感悟。
培训中明确指出,“公平是基础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当前,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教育资源不均衡现象依然存在,部分地区的孩子难以享受到与发达地区同等质量的教育。以我所在的地区为例,城市学校拥有先进的教学设备、丰富的课程资源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农村学校在硬件设施和师资配备上明显不足。一些农村学校缺乏专业的音体美教师,信息化教学设备陈旧落后,这严重制约了农村孩子的全面发展。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我们应积极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政府要加大对薄弱地区和学校的资金和师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为农村学校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优质的图书资源;同时,建立健全教师交流轮岗制度,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任教,通过传帮带提升当地教师的教学水平,缩小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让每个孩子都能站在公平的起跑线上。
优质是基础教育的发展目标。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发现,部分教师仍存在 “填鸭式”教学的问题,即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培养,这与构建优质基础教育体系的要求背道而驰。优质的基础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我们要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课堂上,多设置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在课程设置上,丰富课程内容,除了传统的学科课程外,增加实践课程、拓展课程和特色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此外,还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定期开展专业培训、教研活动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坚实保障。
家校社协同育人是构建公平优质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撑。在日常工作中,我发现,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存在 “重智育轻德育”“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社会上也存在一些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不良因素。基础教育的发展,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合力。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学校等形式,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同时,要加强与社区、企业等社会力量的合作,整合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和学习机会。例如,组织学生到社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到企业进行参观学习,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此外,社会各界也应积极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减少教育商业化和功利化倾向,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有利条件。
构建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将所学所思所悟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为推动基础教育公平优质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筑牢教育强国之基添砖加瓦。
(作者单位:佳木斯市桦川县中兴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