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优质教育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

作者:姜盼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5-07-16 阅读量:0

在参与“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专题网络培训后,我对基础教育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基础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根基,是人才培养的起点、社会公平的基石,更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建构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不仅关乎每个孩子的成长发展,更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通过系统的学习与深入思考,我对这一重要议题有了更为全面、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公平是基础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教育公平意味着每个孩子,无论身处城市还是乡村,家境富裕还是贫寒,都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然而,当前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在教育资源配置上仍存在显著差距。城市学校拥有先进的教学设备、优质的师资队伍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而偏远农村地区学校可能面临师资短缺、教学设施陈旧、课程单一等问题。这种不均衡不仅限制了农村孩子的发展,也加剧了社会阶层固化的风险。因此,推动教育公平,需要从政策层面加大对薄弱地区、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通过改善硬件设施、提高教师待遇、优化资源分配机制等方式,逐步缩小差距。同时,要关注特殊群体的教育需求,保障留守儿童、残疾儿童、随迁子女等群体都能获得同等质量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追逐梦想。

优质是基础教育的本质要求,是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保障。优质的基础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思维。这要求我们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在课程设置上,打破传统学科界限,构建多元化、个性化的课程体系,注重学科融合与实践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鼓励探究式、合作式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评价体系方面,摒弃单一的分数导向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综合素质。此外,教师是实现教育优质发展的关键因素。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系统培训、教研活动、激励机制等,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公平与优质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没有公平的优质,会导致教育资源向少数人集中,背离教育的公共属性;没有优质的公平,则可能陷入低水平均衡的困境,无法满足国家和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只有将公平与优质有机结合,才能实现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这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协同发力: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政策法规,统筹资源配置;学校要立足实际,积极探索特色化、内涵式发展道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家庭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孩子的全面成长;社会各界要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形成支持基础教育发展的强大合力。

建构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推进过程中,我们会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但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实现教育强国梦的必由之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基础教育改革实践,为每个孩子创造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环境,让优质教育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为筑牢教育强国之基贡献自己的力量。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国家的繁荣昌盛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作者单位:佳木斯市桦川县新城镇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