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公平与优质的理念

作者:贺春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5-07-16 阅读量:0

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根基,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环节。实现教育公平与优质均衡发展,不仅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期盼,更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现将我的几点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  

教育公平是教育强国的核心价值取向。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仍存在城乡、区域、校际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例如,乡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城市学区房现象加剧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对此,国家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乡村教育振兴”等政策,推动教育资源向薄弱地区和弱势群体倾斜。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刻体会到,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标准化学校建设、教师轮岗交流、信息化资源共享等方式,努力缩小教育差距,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二、优质教育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优质的基础教育不仅要关注资源投入,更要注重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革新。新课标背景下,“双减”政策的实施、核心素养的培养、五育并举的推进,要求我们从“应试教育”转向“育人教育”。例如,通过项目式学习、跨学科融合等方式激发学生创新思维;通过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教师需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以学生为中心,构建高效课堂,真正实现从“教知识”到“育人才”的转变。

三、基础教育必须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教育强国建设需要基础教育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同频共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我们要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家国情怀和实践能力,为未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例如,通过开展科技社团、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将“双减”与“双增”(增能力、增素质)结合,助力学生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四、多方协同共筑教育生态 

构建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进行实施。政府需加大投入并优化政策设计;学校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家庭要树立科学教育观念;社会应营造尊师重教氛围。例如,通过家校共育平台、社区教育资源共享等途径,构建公平优质教育生态,形成“全员育人”格局。

通过学习,我更加坚定了投身基础教育事业的使命感。未来,我将以“四有”好老师标准要求自己,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教育科研中践行公平与优质的理念,为筑牢教育强国之基贡献微薄之力。同时,我也坚信,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持续深化改革,我国基础教育必将成为世界教育的中国范例,为民族复兴提供坚实支撑。

(作者单位:桦川县中兴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