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小学信息科技教育公平与优质发展

作者:冯畅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5-07-16 阅读量:0

在参加 “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专题网络培训后,我深受启发。结合小学信息科技教师的岗位实际,我对于 “构建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筑牢教育强国之基”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在小学信息科技教育中,确保公平至关重要。城乡、区域以及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在信息科技接触机会与基础上存在显著差异。为了缩小这种差距,学校和教师应积极作为。一方面,学校要努力完善硬件设施,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接触到计算机、互联网等信息科技和设备。对于一些偏远地区或经济条件较差的学校,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加大扶持力度,捐赠设备、改善网络环境,为信息科技教育的开展提供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进度与需求。信息科技课程具有较强操作性,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可能在起步阶段面临困难。教师应给予他们更多的耐心与指导,采用分层教学、小组互助等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节奏,逐步提升信息科技素养,使教育公平在课堂中得以体现。

优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追求,对于小学信息科技课程而言,提升教学质量的途径是多方面的。首先,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与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科技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软件操作教学,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计算思维以及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中引入编程课程,通过趣味化的编程项目,如制作简单动画、小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逻辑思维与创造力。其次,课程内容要与时俱进,紧密结合时代发展与学生生活实际进行调整。当下,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不断涌现,教师可以适当将这些前沿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融入教学,如通过介绍智能语音助手的工作原理,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应用,使学生所学知识更具实用性与时代性。此外,加强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也不容忽视。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教研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科技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只有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才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

在构建公平优质的小学信息科技教育体系过程中,还需注重协同合作。学校与家庭应形成教育合力,学校要加强对家长的宣传与指导,让家长认识到信息科技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家长在家中为孩子创造一定的信息科技学习环境,如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进行学习等。同时,学校与社会机构也可以开展合作,例如邀请信息科技领域的专业人士走进校园举办讲座、开展科普活动,或者组织学生到科技馆、信息企业等专业场所进行参观实践,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还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全国教育大会为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小学信息科技教师,我们要积极践行大会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构建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贡献力量,为筑牢教育强国之基添砖加瓦,以实际行动推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作者单位:佳木斯市向阳区立新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