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育心,以爱铸魂一名英语教师的师德实践与思考

作者:林媚霞 发布时间:2025-06-28 阅读量:0

参加“弘扬教育家精神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专题网络培训后,我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深刻的洗礼与升华。回顾这两年带实验班的教学历程,我愈发认识到,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对话与生命的唤醒。面对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我始终秉持“一个都不能少”的信念,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日常教学的点点滴滴。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切体会到因材施教的重要性。我的学生们英语基础参差不齐,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方式显然行不通。为此,在备课时,我将庞杂的英语知识体系拆解为一个个“微专题”,把复杂的语法规则转化为生活化的语言,把晦涩的阅读理解转化为阶梯式的思维训练。记得在整理“高考英语作文模板”时,我不仅提供框架,更为每个学生找出他们能够驾驭的个性化表达方式。这种“把饭喂到嘴边”的耐心,换来的是学生们眼中重新燃起的学习信心。当看到他们拿着我整理的资料反复研读、在测试题上认真标注时,我更加确信:教育者的专业精神,就体现在这种脚踏实地的耕耘中。

但教育远不止于课堂。我深知,高三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而英语学习的挫败感往往加剧了他们的焦虑。于是,我主动卸下“严师”的面具,成为他们信任的“大姐姐”。课间十分钟的谈心,放学后的漫步交流,甚至通过纸条传递的悄悄话,都成为打开心扉的钥匙。有个学生在模拟考失利后写道:“老师,我是不是永远也学不好英语?”我没有急于讲大道理,而是分享了自己学外语的坎坷经历,并和她一起制定了“每天进步一点点”的计划。这种心灵层面的陪伴,往往比知识传授更能激发内在动力。当这个学生最终在模拟考试中取得突破时,我更加明白:教育是心与心的共鸣,是生命对生命的影响。

教育家精神最打动我的,是其对教育本质的深刻诠释——教育是农业而非工业,需要遵循成长规律,静待花开。我的班上曾有位“英语困难户”,单词记不对,句子写不完整。但是我没有放弃他,从最简单的句型结构开始教他,慢慢地,他能写出准确的简单句子了。通过不断的练习,他的应用文写作从空白到能写出9分的作文(应用文15分满分),实现了质的飞跃。这个经历让我坚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教师要做的是提供阳光雨露,而非拔苗助长。

两年的教育陪伴与实践,是践行教育家精神的生动注脚。我深刻体会到,师德不仅体现在不触碰红线的底线伦理上,更彰显于日常教学中那份执着的付出与坚守。未来,我将继续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既做经师,更做人师,用专业与爱心为每个学生的成长护航。当看到学生们不仅提升了成绩,更学会了坚持与自信时,我深知,这就是教育最美的模样。

(作者单位:遂溪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