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科研不宜以成果论得失

作者:晏扬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发布时间:2017-12-06 阅读量:0

中小学生做课题,也可以申请科研经费了。最近,深圳市教育局公示了2016年中小学生探究性小课题评审结果,600个被批准立项的中小学生小课题,按照小学1.5万元/项、中学2万元/项的标准获得研究经费资助。据悉,中小学生探究性小课题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以问题为中心开展研究,鼓励学生通过质疑发现问题,并通过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据《南方都市报》)

说到科研课题,人们想到的是大学和科研院所,如今小学生、中学生也能做课题、搞科研,并且获得研究经费,这事的确很新鲜。中小学生会搞科研吗?能搞出什么名堂吗?一年1000多万元的政府投入合不合算?人们难免有各种各样的疑问。笔者认为,切莫以功利眼光看待深圳市此举。与大学和科研院所相比,中小学生课题研究不应以“成果”论英雄,更不能以“成果”论得失,深圳此举的价值和意义在于长远,在于未来,在于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滋养孩子们的问题意识、探索兴趣、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

正如人们无数次论及的,中国的教育是一种灌输式教育,课本上怎么写老师就怎么教,老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背。质疑精神和探索精神的欠缺,使得中国学生虽然知识储备扎实,但走上社会后创造性能力不足。深圳市开展中小学生课题研究,就是鼓励孩子们在日常学习中发现问题、勇于质疑、大胆探索、小心求证,从而得出自己的答案。他们的答案也许并不正确,但发现问题以及质疑、探索、求证本身,就是一次学习过程,一次思维训练,一次科学素养的培育。

中国教育的另一个问题同样被人们一再提及,那就是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缺少对社会的认知,课本知识与社会现实脱节。知识最终要为社会实践服务,能力最终要体现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上。深圳市开展中小学生课题研究,并不局限于课本和课堂,更鼓励他们调查、研究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于是我们看到,有的学生研究教学楼的最佳朝向,有的学生研究深圳摇号政策与私家车价格波动,有的学生就学生使用手机、空巢老人、校外午托班问题展开调查……或许在成年人看来,有些问题没有太大的研究价值,有些问题是孩子们难以研究深入的,但是,他们能够走出校园去观察社会、了解社会、探究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本身就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过程远比结果重要。

深圳市一年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中小学生课题研究,堪称“大手笔”,想必有关部门本就没寄希望于高投入能够带来高产出——重要的不是中小学生能研究出多少有价值的成果,而是通过这一激励措施引导孩子们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认识社会,培养他们的探索兴趣、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而这些恰恰是目前中小学生最为欠缺的。

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中小学生课题研究不以“成果”论得失,而是着眼于“未来”论短长。从眼前看,深圳市此举是高投入、低产出,但长远看将是低投入、高产出,结出累累硕果,这个钱不仅花得值,而且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