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发现,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大家往往套话多、表扬多,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却谈得少,建设性的意见也是蜻蜓点水、点到即止。这样的教研不围绕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梳理反思,教师无法分享教研成果,听课者也没有收获。长此以往,教师便会失去教研的兴趣和动力。教研这样一个可以让教师分享教育智慧、取长补短的平台就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如何充分发挥教研的作用?笔者认为特别要倡导求真务实的作风,把教研落到实处、让“真教研”为教学服务。
一是开展论坛式教研。根据教师教学实际和广大教师的需求,确定教研主题,展开自由讨论交流。教师们可以借助这一平台,自由表达,畅谈教学中的做法、困惑、建议等,彼此分享经验,汲取教训,求得共识,改进优化教学策略,实现共同成长进步。如小组合作教学是重要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们对小组的构建、使用、管理和评价等存在疑惑,那就可以举办小组教学方面的论坛,大家互相交流经验,提出问题及解决办法,提高小组教学质量。
二是开展问题式教研。问题式教研贴近教师教学实际,贴近课堂实际,贴近学生实际,作为一种解决教学问题的活动,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突破,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师的成长。比如,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是新鲜事物,教师们在“电子书包”班教学时遇到了相关平台与软件的使用问题,可以请校内外行家进行实操演示,面对面教研,手把手解决问题。
三是开展课例式教研。即以课例为研究载体,在教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课例研究的阵地在课堂,旨在解决最底层、最常见的问题,针对性强、指导性强、时效性强。观课者可以通过对课例不同的解读,将课标新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形成教学智慧,从而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如开展“同课异构”课堂比武活动,通过观课说课评课,看看课堂是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是否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等。
四是开展网络式教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研时空已无限扩展,“互联网+教研”已是必然选择。可以建立微信教研群,全体学科教师实名注册,教师们将具有教育价值的文章、案例、视频、图片、个人思考等共享至微信群,供全体教师阅读。网络教研突破时空局限,使教师之间的交流更加自由和快捷,研讨内容和发表观点更具实用价值,微信教研的即时性、共享性,使得学科“泛在”教研得以实现。
当然,无论什么形式的教研,都需要做好顶层设计,使之机制化、常态化,既需要教学理论的支撑,也需要教学实践的总结,让理论和实践有机融合,帮助教师形成基于实践的理论,更有效地促进教学实践的改善和优化,这才是有价值的“真教研”。
(作者:李传星,单位:山东省莱芜市陈毅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