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规划设计最重要——北京潞河中学开展研学旅行的经验

作者:陈礼旺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8-11-01 阅读量:0

“巍巍宝塔山巅,极目群山环绕延安。三山两河,风采血染。忆往昔,峥嵘岁月,浴血奋战。延安,黎明的曙光;延安,革命的摇篮。看今朝,潞河学子游览革命圣地,蓝图宏伟大好一片。展未来,中华腾飞、沧海桑田,富强之梦必实现。”

这首诗是去年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高一年级赴陕西研学旅行后一名同学有感而作。此次研学旅行,潞河中学高一年级600名师生分班分组先后游览了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和延安革命纪念馆。潞河中学高一年级此次研学旅行活动第一天清早乘高铁从北京出发,中午到西安后参观游览古城墙,晚宿西安;第二天奔赴壶口瀑布,晚上抵达延安;第三天游圣地延安后返西安,晚宿西安;第四天游陕西历史博物馆和慈恩寺;第五天上午游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中午用餐后赴西安高铁站,当晚返京。

过去两年中,潞河中学高中部以年级为单位,先后组织了两次为期一周的京外研学旅行活动,其中高一年级赴陕西西安、延安研学旅行,高二年级赴安徽黄山、绩溪研学旅行。作为任课教师,我参与了高一年级陕西西安、延安研学旅行的全过程。回顾此次研学旅行的全过程,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比较好。

其一,13个学科的任课教师均在行前结合学生实际及游学地相关情况设计了游学项目作业。比如政治实践课程学案中要求学生感受西安古城文化,领略延安红色精神,布置了三道题目,第二题是“请你结合游学经历,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西安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和潜在问题”;语文实践课程学案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抄录一首你最感兴趣的陕西民谣或陕北民歌,并鉴赏之”;化学实践课程学案布置了三道题目,第一题是“中国的炼丹活动起源于公元前3世纪,但真正的炼丹术起源于秦始皇。请同学们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找到炼丹术的介绍,并查阅相关资料,谈谈你对炼丹术的看法。为什么说炼丹术是近代化学的前身?”这样的行前安排真正落实了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的相关要求。

其二,组织工作严密,游学目的地活动丰富,为学生研学旅行提供方便。比如去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前一天晚上,邀请博物馆的专家为学生们讲解博物馆概况,介绍应重点看的文物等。去秦始皇兵马俑纪念馆前、瞻仰延安革命圣地前都有相关安排。

其三,安全工作落实到人,充分发挥班主任、带队老师及学生干部的作用,确保万无一失。

其四,与家长有效沟通,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班级建立家长微信群,及时向家长发布研学旅行信息。

当然,也有一些地方有待改进,我总结提出五点建议。

一是要化大为小,便于管理。浩浩荡荡600人的团队列队站在壶口瀑布陕西一侧,在音乐老师的指挥下齐唱《保卫黄河》,真的震撼人心,但我站在队伍中也确实捏了一把汗。这么多未成年人组成的团队,安全保障确实是个问题。

二是减少规定动作,增加自选动作,应结合学生实际增强选择性,既有统一要求,又能灵活安排。

三是要充分盘活教师资源,比如可以让非京籍教师带一些学生到自己的家乡开展研学旅行,让研学旅行活动成为高中生了解中国国情的一个窗口。

四是行前准备时要多听取各方意见,到游学目的地后要尽量多地安排研学游项目。这次我们从黄陵经过而未进黄陵凭吊,到延安只是在车上看了几眼宝塔山,确实遗憾。

五是返校后的总结展示交流要落到实处,相关处室及教师要精心设计,让参与者和未参与者都有收获。研学旅行成果不光要跟同学分享,还应该跟家长分享。

(作者系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