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管理机制

作者:贺金平 来源:山西省蒲县高级中学 发布时间:2018-01-25 阅读量:0

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始终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那么,作为一所学校的管理者,应该具有怎样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思路呢?

作为校长,既应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也应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也就是说,校长作为一名管理者、决策者,不但应有大局意识和长远目光,同时还应是一个理论的实践者、政策的执行者,具备知行统一、言出必行的实践精神。对学校的各项工作,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是说校长要有深入基层的勇气,了解每位班主任、教师以及教辅人员的工作重点和难点,感知他们的酸甜苦辣;“出乎其外”,是说作为一校之长,要明白本职工作的重心所在,不能沉溺在其他角色中不能自拔,要有冷静的头脑、理性的判断和缜密的思维。学校之内,人才济济,谁可“带兵”,谁宜“打仗”,作为校长要细考明察,避其所短,用其所长,务求人尽其才,各得其所;尊重差异,为每位教师创造施展才华的舞台;从教师的合理需要出发,发现每一位教师的优势,把不同性格、不同特点的教师放在相适应的岗位上,充分发挥每个人的长处,让他们在事业的成长中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作为一名管理者,我认为“管理”这个词重点在于“理”,而不在“管”。以“管”代“理”,只“管”不“理”,似乎规章明确,方式简单,实际上却是有待商榷的。伟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理,有耻且格。”理想的管理应该是制度管理、人本管理的完美结合。制度管理、人本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两大支柱与基石,二者地位相等、相得益彰,共同构建科学、民主的管理模式。

管理是核心

人本管理是前提。人本化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尤其强调以人为本,确立生命意识,关注生命质量。要确定人本化管理理念,树立管理即发现的意识,创设融洽的人际关系氛围,使学校各项工作在制度化基础上充满人文特色,调动教职员工的内在潜能,使他们乐于奉献,甘于为学校发展付出全部力量。

制度管理是保障。制度的建设不是校长的“一言堂”,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应该在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建立一整套科学、明确、具体、可行的教师评价与培养制度,最大限度彰显学校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有一个成语叫“纲举目张”,有了明确的纲领,学校工作就有了一个清晰的、合理的导向,其他各项工作也就有了一个科学的评价标准,这就是所谓“管理”中“理”的最高境界。

质量是生命线

学校应以质量求生存,树立教职员工责任意识、事业意识,并加大教育教学管理力度。

“优秀是习惯”。教育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兴趣的丧失。大家都知道“跳蚤”被罩上玻璃罩最后变成“爬蚤”的实验。“跳蚤”变成“爬蚤”,并非是它已丧失了跳跃的能力,而是由于一次次受挫学乖了,习惯了,麻木了。最可悲之处就在于,实际上玻璃罩已经不存在了,它却连“再试一次”的勇气都没有了。玻璃罩已经罩住了潜意识,罩在了心灵上。行动的欲望和潜能被自己扼杀!科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自我设限”。试想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漫不经心,学生也不可能对所学科目产生探究的兴趣。学生没有兴趣,教学成绩提高困难,教师也就没有了成就感。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当中,形成了“爬蚤”心理,导致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恶性循环。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营造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塑造一批有责任心、事业心的教师,成就一批学习型、吃苦型的学生。

“细节决定成败”。常规管理对于学校来说永远是一个有生命力的主题。“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在常规管理方面,必须“抓早、抓细、抓紧、抓实”,坚持深入课堂教学第一线,定期不定期抽查教师的教案和批改作业情况,采用月考与模考相结合的办法,加大奖惩力度,认真抓好教育教学工作的落实。教学本身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有些人认为高中教师不用注重备课、批改作业、日常辅导等基本环节,但事实并非如此。据了解,很多省、市重点高中对备课的内容、听课的节数、评课的次数、参加教研活动情况等都非常重视,并有明确、细致的规定。教学工作的六个基本环节“备、讲、批、辅、考、评”似乎很老套,但这正是高中教学过程中很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我想,在高中教学当中更应该做好这几个环节,它所体现出的不仅是能力问题,更是态度问题。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常规管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常规工作当中努力发展,大胆创新,力求超越。在这一过程中,高中的教学研究和教师培养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培养研究型教师。目前,教研工作已成为全国的一个热点话题,这项工作不是形象工程,而是要为促进教育教学发展提供平台。我认为,教研活动组织要严密,选题要科学,形式要灵活,确定有价值的教研课题,出台明确的措施,让教师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积极承担适合自己教学特色的科研课题,带着问题去学习和实践,努力向研究型教师的方向发展。

多渠道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学校要采用多种方式帮助教师提高业务能力,比如图书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就是帮助教师成长的重要内容之一。图书要精挑细选,既要有前沿思想,又要有丰富的内容,让老师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再如,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我认为“走出去、引进来”不是简单看看转转、听听说说,而是要长期深入到成功学校的教学一线,学习其先进教学理念与方法,体会、感受其内在魅力,不仅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还要获得思想上的熏陶;“引进来”不是简单上一两节课,举行一两次讲座就行,而是要引进方法,引进思想,采取长期交流、深入沟通、帮扶结对等方式,使教师真正获得思想上的洗礼。同时,以学科为单位,让青年教师与有经验的中老年教师结对子,让他们通过听课、教研等各种方式深入钻研,切实提高业务能力。另外,还应充分利用校园网、教师博客等与外地教师交流的渠道,让教师从网上获取大量的信息,同时输出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思考,拓宽教研范围,增强教师的成就感,最大限度体现教师自身的价值。

彰显教师个性特征。所谓名师,不是只会上表演课的老师,而是要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方式、能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丰富反思教学的实践、努力寻求有应用价值的教学模式、形成有个性特征的教学风格,在原生态的课堂也能上出新意的教师。

德育是无形的力量

根据高中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心理,进行潜移默化、春风化雨般的“无痕”教育,变“他律”为“自律”。

其身正不令而行。德育典范,教师当仁不让。全体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增强“榜样”意识和“典范”意识,做“真”的典范、“善”的化身、“美”的使者。同时,要立人先立已,努力构建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在“立已”的前提下,通过对学生科学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使每个学生的智力最优发展,潜能充分发展,个性自主发展,人格健康发展,素质全面发展。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我们不能太高估学生的自制能力,因为他们毕竟还是一个有待塑造的个体。而班主任是一个班的魂,是学生德育工作的具体执行者,是德育工作典范中的典范。所以,班主任的队伍建设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选出一个好班主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班主任的选拔上,学校要深入了解,认真研究后再定,还要制订详细的班主任考评机制。

建立家长学校。一个学生的成长需要有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的合力。所以,我认为必须充分调动家庭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长委员会的建立应该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选出的家长代表将成为联系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纽带,同时作为学校的监督管理者,通过每月沟通一次的方式,让家长们自由提出学校存在的问题以及合理化建议。学校广泛采纳和收集意见,然后经过深入讨论、充分论证,最终形成科学合理的学校管理制度。

综上所述,我认为搞好高中教育教学工作,要从管理体制、教学教研、教师培养、德育管理等方面认真做起,天道酬勤,付出总会有回报。

(山西省蒲县高级中学校长  贺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