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师如何重塑自身形象

作者:徐典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8-10-17 阅读量:0

现在许多学生觉得历史课堂很枯燥,历史教师很“无聊”。我认为,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应当思考如何改变或重塑自己的形象,同时提高自己的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我想应当在师德、学识和教法这三个方面多下功夫,努力向“高”“富”“帅”目标挺进。

“高”,即师德高尚。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首先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崇高的敬业精神和高效的教学效能。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导向性和示范性,教师只有自身品德高尚才能在教育教学上从正面影响学生;同时,教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自然也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终身成长。

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是教师的传统美德。教师只有意识到教育的社会和道德责任,才能尽职尽责全力以赴地去对待教育教学中的大事小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久的事业,是用心的事业,需要教师具有“润物细无声”的耐心和恒心。古往今来的那些教育大师如孔子、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等,无一不是以持之以恒、求真务实的敬业精神才成就伟业而博得后人敬仰的。

随着时代和教育本身的发展,现在的教育教学工作越来越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时代性,高效的教学效能是时代的需求。历史教师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拥有更丰富独到的学识,才能在教育教学上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富”,即学富五车。一名优秀的中学历史教师,必得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育理论和多样的教学思路,只有这样在历史课堂上才能打动学生、吸引学生。

一个中学历史教师的知识面有多广、专业水平有多深,课堂就有多精彩。中学历史涉及古今中外人类社会发展的所有过程和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涵盖的知识内容非常丰富和鲜活,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天文、地理等内容无所不包。这就决定了中学历史教师必须有终身学习的意识,注重长期的学习和积累,钻研教材,才能厚积薄发、水到渠成地把历史课上得深入浅出,生动出彩。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永远应当是历史教师的终身座右铭。

没有理论厚度的知识只是简单堆砌。如果认为学生大脑是个筐,什么都可往里装,那就大错特错了!有时学生学得越多越没头绪。中学历史既是一门基础性的人文学科,也是一门涵盖内容极为丰富的专业性学科。中学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的学科素养,如唯物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发展史观等史学观点,这样才能在教学上帮助学生串起知识点,架起主题框架,拨云见日,事半功倍地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多样的教学思路有助于展现教师的专业广度及独特魅力。历史知识的包罗万象决定了历史教师必须具有多样的教学思维、广阔的教学视野和灵动的教学智慧,古为今用,西为中用,善于因势利导,拓展延伸,让学生的思维受到启迪,情感得到升华。

“帅”,即教法合适恰当、有灵气、有效果。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讲解知识,教学方法是否恰当非常关键。

教学手段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好是让学生参与探索过程并获得喜悦的体验。例如:讲述昭君出塞的时候,适当补充画师毛延寿的贪婪和汉元帝的昏庸故事,突出王昭君的大美不言;讲先秦史时适当引导学生辩论“商鞅变法使秦国走向强大,商鞅却死于自己发明的酷刑,他是死得其所吗?”中学历史头绪繁多,有时难免枯燥乏味,教师要善于通过设计教学环节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符合学生实际,有利于学生学习成长,不妨大胆尝试。

历史学科的多元化趋势,使得历史教师必须具有多学科的文化素养,才能帮助学生打破学科的壁垒。例如:讲述唐诗、宋词、元曲等需要一定的文学素养,讲述新航路的开辟需要地理的专业知识,讲述牛顿、爱因斯坦、达尔文等需要相应的自然科学知识,等等,不一而足。这些都需要中学历史教师平时日积月累博闻广记,才能在需要时谈古论今信手拈来,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知识之间的迁移。

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更好完成中学历史课堂教育教学的主题,从而因势利导促进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和升华。例如: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可以播放相关的历史视频,开展故事会、参观本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这些都可以让历史教学和现实紧密结合起来。

总之,在大力倡导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历史教师应通过对自身高尚的师德、丰富的学识、恰当的教法等方面的建设,去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以实现培养新时代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的教育教学的新目标。

(作者单位:浙江省江山市清湖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