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成长中,北京中学的夏青峰校长对我影响深远,是我心中的一座青峰。虽然我现在和青峰校长天各一方,只能偶尔交流,或是在讲学活动中短暂相逢,但总有一种心灵的默契与发自内心的挂念和祝福。
我与青峰校长有着特殊的“缘分”:都研究小学数学教育;都是从安徽庐江偏僻的农村走出去的;姓氏都一样,有着割不断的家族情缘。我永远不会忘记与青峰校长在一起的岁月,他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对我产生了巨大影响,让我的教学观念产生了颠覆性改变,也使我的教学行为发生了“蜕变”。
时至今日,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青峰校长第一次听我的数学课的情景:那是在2002年,我执教的是“条形统计图”,课堂上让学生主动提问,根据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交流时,他在肯定了我的成功之处后,给了我许多的建议: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不在于教给学生画图方法,让学生学会绘制统计图,而是要有学习的需求,体验条形统计图的价值;善于制造认知冲突,激活学生思维,在比较中感受统计图中一个格子代表的数量;要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这些课堂教学的理念就是在今天,也依然 超前。
熟悉青峰校长的人都知道,他是在困苦生活中成长起来的名师。他卖过冰棍,养过地鳖,干过拆迁,跑过业务,当过服务生,正是这样的工作经历,让他的教育人生变得更加富有传奇色彩。他从安徽的乡村学校转战到江苏名校,再调到京城工作,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名师和名校长,可谓是“成长在安徽、成名在江苏、成就在北京”。
他一路走来,不断追寻心中的教育理想,他的成长史就是一本励志的教材,值得每一位青年教师去品读。我就是在青峰校长的激励和指导中成长起来的。
青峰校长是一位有思想的教师,他有着超前的教育理念和独特的教育思维。作为全国小学数学赛课第一名得主,他的数学课总是独具特色,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听过他的“圆的周长”“分数的意义”“小数的意义”“认识负数”等一系列经典数学课,几乎他的每一节课,都有对传统课堂的超越与突破,都踏在指向小学数学改革新方向的路途上。
他就是这样的改革者,践行着他的“享受学校”教育思想。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学校校名都不是请知名书法家题写,而是由学校里一些学生代表共同题字完成,这恰恰是他教育思想的核心与灵魂外在的显现。
青峰校长是将学术和管理都力求做到极致的人。如今的他,已经淡出了小学数学教学的舞台,将更多的精力用在学校管理中,他对未来学校的建设与探索,必将引发对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番新的思考。如北京中学按照学习方式走班,采用自修、研修、导修、讲修的上课方式,引导学生开展综合主题的项目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学生多次在国际重大比赛中获奖,实施“教改项目负责制”,让教师在教育改革实践中提升教育创新能力……
青峰校长看上去不像一位校长,更像一位学者型的老师,一个让你见了面就愿意亲近的人,这源于他的人格魅力。他是一位深受老师喜欢的校长,能真正走进每一名老师的内心世界,将教师的发展放在首位,为他们搭建更多成长的平台,在他工作过的江阴华士教育集团,就走出了在全国都有影响力的十余位名师;他是一位心中永远装着学生的校长,将学生放在学校的正中央,就连与学生的合影,他也总是站在一群孩子的最旁边;他是一位喜欢与师生沟通和交流的校长,虚心听取每一名师生的建议,让校园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他每离开一所学校,师生都会流下动情的泪水。
值得庆幸的是,在我从教之初,就遇到了这样的一位教育“大师”,给了我莫大的鞭策与鼓舞。记得第一次见面,与青峰校长短暂的交流后,他就鼓励我说:“永立,你的思想很超前,能够把握课堂教学改革最前沿的动态。”
正是这样的欣赏,才让我找到了那份自信。感念青峰校长为我那一篇篇教育随笔写的意味深长的评语,它们引领我走上教育写作之路;难忘在那一次次的教科研沙龙会议上,他的精彩发言给我的启发,以及我们观点碰撞时产生的智慧火花。
青峰校长在不断追寻教育理想的同时,在我心中也树起了一座青峰,让我幸福地走在教育的路上,时时仰望头顶的蓝天,用攀越的脚步丈量着新的高度。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嘉和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