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学期已经开学,由于人事变动(校长交流、新老交替、提拔任用等情况),有不少新校长走马上任,走上学校“一把手”位子。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虽说中小学校长并非官职,但屡见一些新校长上任后偏好于烧上“三把火”、做些“新动作”。在此,笔者想对有如此打算的新校长泼点“冷水”。
事实上,新校长上任如果急于烧“三把火”,往往会事与愿违,甚至会引“火”上身。例如,有名新校长刚交流到另一所学校,就开始着手一定规模的拆建工作,并修建了一处文化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整体视线,为广大教师所诟病。于是,这处文化墙建也不是,拆也不是,新校长一时骑虎难下。也有新校长上任后热衷于喊口号,驰于空想,骛于虚声,无法深入人心。还有一些新校长上任后就把学校原有的规章制度推倒重来,主张一套新的学校文化,结果由于“水土不服”,不接地气,导致半路夭折。凡此种种,都是在提醒履新校长:新校长上任要慎烧“三把火”。
新校长上任后,满怀工作激情,期盼以真实的优良业绩回应组织的关心培养,回应广大师生、家长的期待,这本无可厚非。换言之,一名新校长的确应励精图治,干事创业,而非碌碌无为,但须谨记,凡事应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如果操之过急,反而会欲速则不达。
对于新上任的校长而言,要勤于学习,更要善于“点火”,积极点燃情怀之火、智慧之火、希望之火,做到“耳聪”“目明”“心静”。
“耳聪”就是要多听取各方意见。新校长如果是在原学校提拔晋升,则对学校情况非常熟悉,对群众的呼声或者存在的问题自然了解,开展工作也理应驾轻就熟,得心应手。此时,要重点优化学校管理,去伪存真,删繁就简,在传承和创新上有效作为。新校长若是“空降”一所新学校,首先要学会适应,懂得顺应,要积极迅速融入新集体,为学校师生所接纳。此时,新校长不必急于“迈大步子”,而要广开言路,兼听并蓄,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充分了解学校各方面的实际情况,避免盲目指挥和无效指挥。
“目明”就是要深入一线明以洞察。新校长要大开办公室之门,不仅要欢迎师生到办公室坐坐,更要督促自己走出办公室,走进课堂,走到师生中间。新校长要力戒足不出户,坐镇指挥,应常态化地深入一线,用敏锐的目光细心捕捉校园里的闪光点以及问题、隐患等。对于发现的问题,新校长要从管理者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的根源所在,并从学校的顶层设计、制度建设、管理职责等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避免落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窠臼。
“心静”则是要沉下心来不辱使命。当下学校发展,要警惕功利主义,新校长更不应好大喜功、急于求成。首先,新校长要学会“静以修身”。尤其是调任到一所新学校后,新校长要以一个谦虚的学习者身份亮相,而不应在公开场合标榜、推销甚至吹嘘自己,这样有损自己在师生心目中的形象。其次,新校长要坚持安静办学。新校长要有目标理想,但不可好高骛远,因此,新校长一要基于校情,找出学校教育教学的薄弱点或者发力点,切忌“全面开花”;二要遵循教育规律,坚持规范办学,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抓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三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一校之长,应与师生同甘苦、共风雨。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理应成为新校长坚守的初心和奋斗的使命。
当然,上任之初,新校长也一定会碰到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困难和问题,如“点不着火”(学校教师安于现状,拒绝改变)、“一点就灭”(学校教师执行力差,工作标准低)等问题,因此要掌握“火候”,凝聚人心,集思广益,用情与智“慢火细炖”,久久为功,善作善成。
(作者系江苏省东台市头灶镇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