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有句名言: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德才兼备,专业性和热情的服务态度、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让校长成为一所学校的灵魂所在。学生、教师、家长,所有人都会观察校长,一言一行,或加分或减分。作为校长,对自己也应有一个“内省”过程,什么该多做,什么行为不要做、不可做。
“新官上任三把火”,有些新任的校长,为了揽络人心,证明自己的能力,在大会上大谈不切实际的办学目标,在教师待遇上作几点口头的许诺。学校工作是务实性的工作,校长管理学校、管理教师,不能光喊几句响亮的口号。从学校长远发展上看,办学目标要切合学校实际,校长要务实谦卑,以实干为主,用事实来说话,用实际行动来引领教师。教师关注的是实际行动,校长首先要避免成为教师心目中的“口号”校长,不切合实际的办学目标,口号喊得再响亮,语言上描绘得再精彩,都起不了什么作用,没有实际行动,反而会招来教师不信任的目光。
校务繁忙,应酬又不少,尤其是在乡镇任职、家住城里的校长,在学校露面的时间就会减少。学校有事,一般要向校长请示。校长若不在学校,很多时候只得打电话请示。电话成了校长和学校之间沟通的重要工作工具。电话作为快捷的通信工具,确实能带来不少方便,但如果学校大小事务、管理全凭电话遥控,校长就成了“舵爷”。这样很容易导致校长偏听偏信,失去群众基础。学校要发展,离不开校长的英明决策,更离不开校长的真抓实干,校长切忌做“电话”校长。
学校要发展,确实需要校长运筹帷幄,平衡各种关系,打通各种关节。但校长不顾学校实际,不顾教育教学,长期在外热衷于跑人、跑钱、跑关系、跑项目、跑二产业等,导致很少与教师见面,很少参与学校各种活动,那么难免会给教师留下顾上不顾下、不务实、看不起教师等不良印象。不做“跑跑”校长,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抓教育教学上,多待在学校,多与教师在一起。抓质量,促发展,才是校长的当务之急。
而有的校长,在办学过程中,重“面子”胜于重“里子”。当然,这也和评价的导向有关系。现在评价一所学校或一个校长,主要是看“政绩”,而“政绩”主要体现在校长在任期间办了几件大事,如修了几幢教学楼,搞了几个大建筑,举办了几次大型活动等。如此就导致不少校长上任后,想方设法搞建设,想方设法搞活动。“抓教学质量来得慢,不容易出效果,抓建设来得快,也看得见。”一旦形成这样的认知,校长就热衷于工程建设,疏远于教育教学,从而走上偏路,偏离了学校办学宗旨。减少功利心理,不做“面子”校长,扎实推进教育,抓住教学质量与改善办学条件同步进行,学校发展才有后劲。
同时,校长在面对上级主管部门的布置安排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分析上级意见,认真分析自身特色,找准学校实际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的结合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切不可追求面面俱到,让过多零碎、无效的事影响教师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上级部门的任务要回应,但不要在回应中迷失自我,失去校长的个性和学校的特色,使得学校陷入平凡之中,甚至裹步不前。校长不要只做“回应”校长,根据自身优势和学校特色,创新学校管理,创造性地完成各项工作,才能让一所学校像金子一样闪光。
(作者系重庆市开州区赵家街道第二中心小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