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族团结的种子根植于每个人心中

作者:狄建成 来源:中国民族教育 发布时间:2018-03-29 阅读量:0

天津市南仓中学坐落在少数民族回族聚集区天穆镇,学校从2010年开始承办内地新疆高中班,目前有内高班在校生331名,包含维吾尔、哈萨克等13个民族。办好内高班,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对于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促进西部地区和新疆地区经济发展、保持国家长治久安和各民族繁荣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来我校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特别是开办内高班以来,针对民族团结教育中存在的“突击式”、“随意性”、简单“灌输”、“宣讲”,“魂(民族教育)不附体(学校教育体系)”等问题,探索了民族团结教育的“课程化” “生活化”和“制度化”,走出了一条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之路。

课程化:让民族团结教育具有稳定的载体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也是实施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载体。只有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化,才能使民族团结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融入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真正建立民族团结教育的常态化机制。一方面,我校将民族团结教育渗透到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之中去;另一方面,以“打牢各族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为目标,建设规范化、系列化的活动体验类实验课程,增强了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效性。

一是体验课程。利用周末、节假日组织各种社会考察活动。如,深入社区、敬老院等开展送温暖活动;广泛参与社区公益宣传;组织学生到北京看升旗、登长城,到滨海观海,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定期组织心连心大型公益活动,教师作为新疆学生的天津家长参与各种项目,通过体验活动进一步融洽了师生、生生感情,提升了民族团结的教育意义。

二是节日课程。充分利用春节、中秋节、古尔邦节等重大节日庆祝活动,增进内高班学生与本地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情感融合,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父母、学校、祖国的感恩之情,增强内高班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

三是主题课程。学校坚持开展德育大讲堂活动,学习党的政策和先进人物事迹;组织开展两代人共谋新疆未来的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利用班会、升旗仪式等阵地宣传民族教育政策,同时开展感恩励志、诚信友善等内容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责任感和爱国之心。

四是社团课程。学校充分尊重内高班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在全员参与学校每周五31个社团活动的基础上,利用每周末、节假日开设新疆部自身的花键、空竹、民乐、泥塑、编织等具有民族特色的13个社团,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促进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生活化:让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

生活是指人的生命动态展开过程,生活世界是个关系世界,人在其中,是动态生成的,只有把一切知识的、观念的东西纳入到人的生成之过程之中,才真正对人的生成有终极意义。我校坚持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打牢各族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的教育目的。

一是在日常生活中创设各族学生相互沟通交往的环境和氛围,形成多元共存和谐发展的格局。如,宿舍六人一屋,采取民族混编,有的宿舍达到六个民族。今年已经尝试将高三女生与本地女生混住,今后将尝试与本地生混编宿舍。就餐也由原来的4人混桌改为10人圆桌,将各民族学生混编餐桌,让学生在家的氛围中交流了思想情感,增强了民族团结。

二是在教育教学中,倡导各民族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提高。我们坚持预科班单独编班,高一至高三年级全部散插到本地生班的编班模式。同时将学生的座位混编,建立学习小组,让本地生与新疆生结成对子,形成互助团结共同体,学生们相互包容、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三是在学生管理上,做到“学习上有人帮助,生活上有人关心,生病了有人照顾”,让学生身在天津,同样感到家的温暖。

制度化: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的保障

制度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正常、有序有效开展的保障。同理,民族团结教育的常态化,也需要相应的制度保障。自承担内高班任务以来,我校逐步形成了一套保障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开展的制度。

一是实行预科、高一至高三四个年级一体化运行的制度,将日常学生的管理工作下移到年级和班级,年级组长和班主任负总责,提高了管理育人的效益,实现了民族的良好氛围。

二是建立常规的教育管理制度。如学生请假制度、亲属探亲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特别是建立了本地生与新疆生结对子的制度,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建立了干部、党员、骨干教师与新疆学生结对子制度,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思想动态,使教育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建立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制度。比如,利用各种社会教育资源,如民俗馆、博物馆、纪念馆等,开展教育活动;定期组织学生通过阳关义工爱心社、天津新疆商会、海河之滨助学小分队、企业家和劳模进校园等形式和途径,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锻炼能力,受到生动活泼的民族团结教育。

完善工作措施,让民族团结教育落地生根

我们国家始终将民族团结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始终要求将民族团结教育落到实处,学校也深知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不断寻找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途径和载体,提高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但在具体实施中我们感觉到:民族团结教育思想观念入脑不深。学校教育教学内容繁杂,民族团结教育并不是立竿见影的工程,因此,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民族团结教育宣传方式单一,标语、板报、演讲等传统宣传方式所占比重较大,微信、微博、博客、互联网等新媒体未得到充分应用。民族团结教育典型尚未充分挖掘,宣传典型人物、典型事迹的声势不够。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自选动作不足,执行上级部门的规定动作多、结合本校实际的自选动作少,以致教育形式缺乏个性化和自主性、创新性。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在新时期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尤为重要。要使民族团结工作常态化落实到位,我认为关键在日积月累,养成良好的习惯,就会使自己的言行符合民族团结工作的要求,并逐步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一是加强学校教育。将民族团结教育内容贯穿于课程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和学校管理全过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有机渗透民族团结教育的相关内容,做到润物无声、春风化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强化团队合作精神;在校园文化中要处处体现民族团结要求;在学校管理中,强化民族团结规则意识、制度约束,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是加强活动宣传。将传统方法与新媒体手段有机结合,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宣传,开展喜闻乐见的民族团结教育宣教活动,不断增强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是加强日常督导。在重视对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评价和督导工作的基础上,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常态化互比互看活动,在活动中大家取长补短,分享经验,同时可以及时发现典型进行推介宣传,这样做既进行了检查又发现了典型,同时督促了学校对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不敢流于形式。

(作者系天津市南仓中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