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民族地区红军遗址资源的价值

作者:项福库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8-08-15 阅读量:0

民族地区红军遗址资源是新时代全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也是开展民族地区诸方面工作不可多得的红色资源。

在星火燎原、硝烟弥漫的土地革命战争年代,南起闽浙赣、湘鄂边、川滇黔、鄂豫皖,北至青陕甘,在这广袤的民族地区形成了许多星罗棋布的红军遗址资源并且得以保留下来,它们是各民族红军将士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培育成的民族精神财富及其物质文化载体。这些资源既包括了红军的遗址、文物、陵园、纪念场馆等物质形态的资源,也包含了红军忠诚于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军民团结、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等精神层面的资源,它们既是新时代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也是各行各业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及开展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工作不可多得的红色资源。这些资源具有多方面的价值。

维系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政治价值

长期以来,我国民族地区出现的分裂势力、暴力恐怖等社会不稳定因素,主要来自外部敌对势力的渗透、挑拨和破坏。当前,要想从内部解决我国民族地区的政治稳定问题,必须为党在民族地区执政提供充分的必要性根据,使各民族群众认同和支持党的执政。民族地区红军遗址资源经历革命战争年代的锤炼,蕴含着党和红军、革命志士永恒的精神品质及民族地区浓郁的民族特色,无论是在其形成的历史事件中、红军将士与各族人民情同手足的友好交往中,还是在红军遗址建筑与当地各民族建筑风格的融合中,到处都刻上了各民族文化习俗之符号,到处都留下了民族地区军爱民、民拥军的史迹,已经与民族地区的文化融为一体,加之红军遗址资源内含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将士与民族地区各族人民之间的鱼水之情以及生死与共的关系,使得它在民族地区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及价值认同,是各族人民认同党执政的重要政治资源。

推进民族地区精准脱贫的富民价值

红军遗址资源与其它自然资源不同,是一种具有较强人文性的资源,其丰富的素材及多样化的形态为民族地区红军遗址资源向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多样化的路径。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为开发利用民族地区红军遗址资源、推进民族地区精准脱贫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促进民族地区脱贫致富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就是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的红军遗址旅游业,努力提升民族地区红军遗址旅游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红军遗址资源大都与当地的自然生态、民俗文化、民族历史等旅游资源相互交织在一起,其伴生资源丰富,只要将红军遗址资源与其周边的伴生资源充分整合,统筹开发,就能发挥其经济富民价值,进而推进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之进程。

丰富民族地区精神文化生活的育民价值

红军遗址资源由红军遗址等物质文化层面和红军革命斗争事迹等精神文化层面所构成,它展现的是党领导工农红军和人民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建立苏区红色政权等恢宏的历史画卷,彰显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红军将士及革命志士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厚的爱国情怀等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具有先进的精神文化特质和潜移默化的育人价值。在当前人们的理想、信仰、价值观受到多元文化冲击的情况下,红军遗址资源的充分利用可大大丰富民族地区各族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抵制低俗媚俗、腐朽落后文化的侵蚀,为民族地区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提供难得的素材和充满正能量的精神文化食粮,对于引领人们去认清多样化社会思潮中的主流与支流,辨明方向,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具有突出的作用。

提升民族地区党执政能力的引领价值

当前,在西方敌对势力企图分裂中国的情况下,民族地区党员干部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社会现实,这就需要增强他们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更加需要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和对党的忠诚。红军遗址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资源,其蕴含的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与各族人民同甘共苦、敢闯新路等精神品质,与党的先进性是一脉相承的,是党执政的法宝。用好这些资源,不断提炼其现实需要的精神价值,有助于为民族地区党组织及党员干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供思想、行为及榜样的引领,有助于不断补充民族地区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有效提升党在民族地区执政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执政能力,进而巩固民族地区党的执政基础。

(作者系长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湘鄂渝黔边民族地区红军遗址资源的调查、开发与利用研究”阶段性成果)